“李某某等涉强奸案”引发了社会对未成年人出入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关注。3日举行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正案(草案)》解读会上透露,草案将酒吧列入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的场所,酒吧经营者要在门口明显位置设置 ...
“李某某等涉强奸案”引发了社会对未成年人出入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关注。3日举行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正案(草案)》解读会上透露,草案将酒吧列入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的场所,酒吧经营者要在门口明显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新闻晨报 9月4日)
红男绿女音乐灯光下上演活色生香的酒吧,并不适合青春未满的未成年人留恋往返,这一点恐怕无人质疑,因为他们身心尚未成熟到识辨复杂社会保护自己的地步。
《未成年人保护法》就要求中小学校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当然也包括乱象横生的酒吧。但是,法律却要求舞厅、酒吧、网吧具体执行针对未成年人的禁令,而又缺乏监管和追责的渠道,根本不可能得到具体实施,所以只是倡导性的法律,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屠龙术”,理念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上海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正案(草案)》在保护未成年人层面做出了更多符合现实的规定,例如要求酒吧在醒目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可总体来看仍处于“屠龙”层面,很难得到具体实施。例如,将管理和监督的责任推卸给家长和酒吧,这只会维持未成年人随意进出的乱象,“李某某”这样的大客户还会予取予求,甚至酒吧帮其掩盖行踪。例如,即便抓住未成年人,对酒吧和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的惩罚,也是隔靴搔痒的警示,违法成本太低人们就不在乎法律了。
也就是说,要想让未成年人远离酒吧,必须让法律法规在现实层面得以执行。这就要求对此作出更详细的规定,谁是监督者,谁是执法者,如何处理违规者,罚款如何使用……只有如此,法律规范和规章制度才能起到现实的威慑,让各方都知难而退,酒吧不值得为了一杯酒遭遇停业等惩处,未成年人没有必要为了一时宣泄让人生染上抹不去的污点。
美国未成年人和酒吧都会互相提防,因为一旦被发现违法会遭遇最严惩处——在成熟的征信社会里个体信用的破产,上学、求职、贷款等等都会遭遇麻烦,一次违法可能付出终生的代价。我国征信系统很不完善,法律只能起到一次性惩处的作用,个人不需要付出额外的社会代价,很多处理都向“李某某”一样成为个案,所以让未成年人禁烟、禁酒、禁娱的要求成为空文。
若想全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在严格管理和监督未成年人禁入酒吧同时,也必须加强社会征信系统建设,让违法者为自己的一次违法行为付出接二连三的代价,才能真正以儆效尤。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