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温州楼市急“换挡”,银行“被房东”

来源:网络 2013-08-30 15:32:46

23个月房价连跌,豪宅价格腰斩,烂尾楼频现。温州这个曾因“炒房团”和“民间信贷”声名远扬的城市,最近因触及敏感的地产政策松绑问题而再次跃然公众眼前。2011年3月,温州市在国务院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后,下发 ...

23个月房价连跌,豪宅价格腰斩,烂尾楼频现。温州这个曾因“炒房团”和“民间信贷”声名远扬的城市,最近因触及敏感的地产政策松绑问题而再次跃然公众眼前。

20113月,温州市在国务院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后,下发《关于落实住房限购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来调控房价。与其他城市相比,“温州版”限购令显然更为严格,成为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惟一下降的城市。但紧接着出现的一系列经济问题让温州房价预期中的“颓势”逐渐偏离固定轨道,楼市哀鸿遍野,“松绑限购”成为换挡新选择。政策微调激活了楼市刚需,部分楼盘交易火爆,但曾经疯狂的炒客仍毅然弃房离场,银行被迫成为“房东”,被“炒焦”的楼市或难靠“限购松绑”一招复生。

 

背景:资金断裂勒紧了民间借贷的裤腰带

温州是一个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起来的城市,制造业是其工业的主力,但随着近年来人力成本的不断增高,企业获利空间大幅度缩减,投资方不得不转变目标专攻获利空间巨大的房地产行业。甜头诞生风头,民间开始出现大批炒房者,他们大多是通过民间借贷来寻求初始资金。然而2011年是温州民间借贷风波最为惨烈的一年,资金链骤然断裂,融资者业务发展艰难,房产市场陷入低迷走向,经济发展不景气。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应出温州房价当时极限下降的原因。

资料显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实体经济内卷化;现代商贸业态发展滞后,购买力外流严重;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缺失等。2012111月,温州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8亿元,同比下降9.6%,工业企业效益考核得分为208.78,居浙江省末位。

繁荣的商贸业不复以往,地方债务迫在眉睫,房地产再次成为地方政府的“救命稻草”。松绑限购令,活跃楼市交易,推高房价,防止资金链断裂,重振地方经济的补救措施犹如饮鸠止渴,难从根本上解决危机。

 

现象:房子卖了还不够偿还银行贷款

房价走势的内在规律必须遵循市场的发展速度。太高或太低,都是不正常的。

温州楼市连续23个月的持续下跌与全国房价上涨的现象相背离,这便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政府、银行、投资者、房地产开放商等利益相关者无一能幸免此危机。

民间借贷萎靡以及银行收缩银根致使企业资金链吃紧,楼市风险的骤升也使得投资者纷纷撤退,避之惟恐不及,房价下跌成为必然。房产缩水,难抵债务。

银行坏账风险上升,政府政绩下降,房企和投资者“弃房跑路”不断。房东没钱还贷,也就没有什么信用可言。

据《第一财经日报》消息,房子卖掉还不够偿还银行贷款,这种“倒挂”现象在温州愈演愈烈。一些温州中介、银行、法院等人士表示,之前房价在高位时,满负荷贷款的新建商品房,如今大都面临成交价低于银行贷款的窘境。

“倒挂”房源主要出现在之前热炒的高端物业中,高价的买入和拍卖成交价低于银行的贷款是其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房价停止下跌或者稳中有涨成为掐断这种局面的唯一可能。腰斩的房价让温州房奴像躲瘟疫一样躲避房产,温州楼市彻底熄火。当初让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为之疯狂的暴利房产一夜之间蒸发,它所造成的不止是“利”的损失,还有人心惶惶难复的平稳,短时间要想复原已经没有可能。房价走势与当地经济息息相关,实体经济不好转,民众购买力不能增强,仅靠放松限购很难起到救市的作用。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拆迁专家披露废墟致富内幕


武汉晚报 2009-12-09 15:19:2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