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召开立法听证会,就草案中关于逃票纳入信用系统的必要性和操作性、轨交设施范围内禁止行为的规定是否合理可行等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大多数听证陈述人都赞成将逃票行 ...
昨天,《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召开立法听证会,就草案中关于逃票纳入信用系统的必要性和操作性、轨交设施范围内禁止行为的规定是否合理可行等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大多数听证陈述人都赞成将逃票行为纳入征信系统。此次听证会共有一百多人参加,包括通过公开报名、遴选产生的15名听证陈述人,受邀的13位列席旁听市民,以及由上海市交港局、市政府法制办工作人员构成的提案人代表。电台直播把陈述人发表的意见实时传送给广大听众,使听证会原汁原味全程透明。 □本报记者 白 羽 实习生 邱春风
焦点
1自行车禁入地铁
草案规定,轨道交通设施范围内禁止携带自行车(含折叠式自行车)进站乘车,这一条款成为听证会上争议的焦点。
◆陈述人冒志强、刘露曦:为自行车设立特殊车厢
“地铁禁止携带自行车,在我看来是一种绿色出行的方式拒绝了另一种更绿色出行的方式。”冒志强表示,他认为应该允许携带折叠式自行车,不过应该把自行车放在合理的位置。刘露曦建议在地铁的首尾设置一节特殊车厢,携带自行车的乘客经过安检进入特殊车厢,如果进入别的车厢,就处以和逃票一样的重罚。
◆陈述人郭建荣:错峰放行自行车
来自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的陈述人郭建荣一出现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因为他展示了一辆包装好的折叠自行车。郭建荣建议对折叠自行车应该错峰放行,一些枢纽站应该规定自行车只能出不能进;折叠自行车要有一个包装袋,并严格控制包装袋的长宽高;这样就不会出现裸露污损的自行车对其他乘客造成伤害的问题。
地铁回应
客流太大,自行车不利安全
陈述人伍敏(来自申通地铁集团)表示,禁止携带自行车上地铁更多是出于安全考虑。她透露,上海的轨道交通客流已经非常大,但每年还会增加10%,而且大客流不仅仅出现在早晚高峰。这种状况下如果分时段允许携带自行车,操作上会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尽管有的自行车有包装,但并非都占地比较小;此外,自行车折叠以后,它的刚性、锐角都是客观存在的,仍然可能会对乘客造成刮伤,万一出现紧急状态,还会对疏散产生一定阻碍。
焦点
2地铁禁食
“轨道交通内禁止饮食”虽然未列入此次轨交条例修订草案中,但在昨天的听证会上还是引起大家的讨论,不少听证代表表示遗憾。
◆陈述人李淑平:循序渐进推进禁食
李淑平非常反对有人在地铁上吃东西,因为在地铁里饮食不卫生,周围的乘客也会感到非常“痛苦”,应该循序渐进推进地铁禁食。
◆陈述人蒋志豪:应该禁止吃早饭
“对病人、婴儿等需要临时饮食的,可以允许,一般吃早饭的情况应该予以禁止。”蒋志豪认为地铁车厢狭小,人员众多,如果食物有散落的话,工作人员打扫起来会比较麻烦。
◆陈述人裘铮:地铁进食重罚300元
裘铮则建议对地铁内的饮食行为进行重罚,参照香港地铁对饮食行为的罚款额占当地居民人均总收入0.7%的规定,他建议上海地铁的处罚额度为300元。
地铁回应
目前只能倡导禁食
陈述人伍敏(来自申通地铁集团)以地铁2号线为例说,如果从浦东国际机场到虹桥航站楼,差不多要两个小时,这么长时间不让乘客吃一块巧克力、喝一口水,操作上很难实施。她也透露,地铁方面在和乘客进行互动的时候,也是主张在车厢里面禁止饮食的,不过考虑到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目前地铁方面只是倡导乘客在车厢里不要吃带有很多汤水、会翻倒的东西以及有气味的食物。
焦点
3逃票纳入征信
针对逃票的处罚问题,市民代表普遍同意纳入征信体系。
◆陈述人蒋德海:是一个创新
“这一次修订草案中将逃票行为纳入征信系统,我觉得是一个创新。”蒋德海表示。在他看来,“逃票”与“票价”没有必然关系,“其他城市地铁票价不高但也有人逃票”。对于“逃票”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蒋德海表示,在现行的情况下可能只能约束本地逃票者,“但我相信今后能够扩展到其他地区的逃票者。这应该是个趋势,执行态度要强硬。”
◆陈述人梁君勇:还应该重罚
梁君勇十分反感逃票行为,他认为除了要纳入信用系统外,还要予以重罚。
◆陈述人朱巍:可以挂钩居住证
朱巍则提出,除了经济处罚、纳入信用系统外,还可以考虑将逃票信息挂钩居住证;同时对特殊人群推出优惠通道,“比如学生,可以把学生卡与票卡系统结合,推出学生优惠卡,让他们有自己的优惠通道。”
交港局回应
操作难度不大
市交港局巡视员周淮表示,近年来轨交方面严查逃票,结果显示,97%的逃票者采取跨越闸机等方式,其余逃票者采用冒用证件等方式,而逃票行为也存在处罚难的问题。“要将逃票者信息纳入个人征信系统,需要轨交企业准确记录逃票人的个人信息。”周淮指出,从实际操作上来看如果逃票人不肯予以配合,还需要警方对其信息进行核实,“目前各车站均有驻站民警,这一操作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