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0亩地,今年全部种玉米。”宁夏固原市头营镇的马志宏正开着自家的旋耕机在田里忙活。 由于固原市地处黄土高原,常年雨量较少,耐旱的玉米就成了主要的粮食作物。不过,在马志宏看来,玉米浑身都是宝,原来只能作
由于固原市地处黄土高原,常年雨量较少,耐旱的玉米就成了主要的粮食作物。不过,在马志宏看来,玉米浑身都是宝,原来只能作为柴火的秸秆,现在可以加工成氨化饲料。老马种的玉米基本上是自产自销,今年打算全部做成喂羊的精饲料。“养了200头羊,照一亩地产600公斤粮食算,今年的饲料应该够了,估计今年能有10万元收入。”老马告诉记者。
10万元,在富裕地区不算个大数目,但在有着“苦甲天下”之称、辖区内几乎全部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固原市,却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脱贫致富,是当地农民世世代代的愿望,而今,在当地金融系统的支持下,祖辈们曾经憧憬过的美好生活正一步步展现在农户们面前。
春耕贷款“水到渠成”
马志宏至今仍珍藏着7年前农信社最早发放的贷款证。“我现在已经是贷款大户了,额度从最初的3000元涨到了4万元。”农信社贷款已成了老马每年春耕时的“及时雨”。
春耕刚刚开始,头营镇大部分贷款农户就已拿到了资金。为快速将春耕备耕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固原市农信社春节后就走村入户进行调查,摸清了农户生产状况和资金需求。“据实地调查,今年固原市农户购买化肥、种子的春耕备耕资金总需求预计在8.6亿元左右,辖区各联社已经自筹资金5.5亿元,还有3.13亿元资金缺口。”人行固原市中支行长杜瑞平介绍说:“我们正在协调使用支农再贷款,保证农户春耕的贷款供应。”截至目前,该中支已有效投放支农再贷款11.87亿元,比去年增加了4.44亿元。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经过冬天的蛰伏,头营镇的田野里又热闹起来。看着辛勤劳作的乡亲们,马志宏的话语里充满了感慨:“10年前这样的日子想都不敢想。”那时的头营镇基本上靠天吃饭,遇到自然灾害,农民们温饱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发展致富。过去的贫穷在老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这一切都与水有关。
因为干旱少雨,村里的水窖蓄水少,农户们只能到处担水吃。虽然种草的很多,但是一直不敢大规模养牲畜,村里几乎没有农副产业。贫穷还源于资金的缺乏,作为一个“老少穷”、国家级贫困地区,这里的农户们有着较深的“等靠要”思想,信用意识严重匮乏,曾造成信贷资源大量流失。
一切都已今非昔比。近几年,头营镇极为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新修建了蓄水沟渠,扬黄固海扬水工程一开闸,黄河水就会沿着蜿蜒的干渠流向这里。附近的部队还有一个给水团,给农民们免费打机井灌溉。老马的50亩地连年获得好收成,日子也越过越富裕,家里不但早就配备了电脑,还买了一辆东风大挂车。
从不敢贷到“汩汩”贷
“固原市涉农金融机构累计已发放涉农贷款60.58亿元,其中农户贷款13.6亿元。”在固原这一曾经的金融高风险区,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这个规模以前肯定不敢放,而现在农信社的资金都不够贷。”杜瑞平简单的话语折射出固原市农村信用环境的惊人变化。
站在头营镇马园村的地头望去,蔬菜大棚和农民的新房交相辉映,已经找不到过去贫穷的痕迹。指着绿油油的马铃薯田里一条白色的水管,一位农户告诉记者:“机井打上来的地下水通过水管撒到马铃薯根部,这种灌溉技术叫做滴灌,能够大量节水。”在这几年农副产业发展中,固原市的农户们对信贷资金的依赖不亚于对水的渴望。
种粮只能填饱肚皮,只有发展设施农业、特色产业才能走上富裕之路。头营镇的农户们很清楚这一点,那么巨额的投入从何而来?“我们专门拿出6875万元贷款支持458户农户发展了32500亩设施农业,主要是马铃薯、玉米、枸杞等,目前的贷款对农田水利建设和科技农业项目优先发放。”固原市农信联社副主任白义军说。农行固原市分行也在总行下达的信贷规模中,切出了农户贷款专项信贷规模。
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尽管头营镇的土地不是很肥沃,但是找到了适宜发展的特色产业,全镇目前葵花种植面积达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2.2万亩,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蔬菜产业基地。马铃薯、枸杞等特色农产品随着规模化种养殖技术提高,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头营镇蒋河村的王明昌今年承包了100亩地,为此他专门从农信社贷款20万元,虽然一亩地的租金要100元,还要雇用30个人,但他还是觉得很划算。“现在种上枸杞苗,国庆节时就可以收了,一年能赚20万元,这大概是种粮食收入的10倍。”特色农业遍地开花,不仅撑起了农户们的钱袋子,也留住了固原市的农村金融机构和信贷资金。“我们鼓励和支持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70%以上留在当地使用。”杜瑞平说,而涉农贷款比重持续提高离不开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信用带来竞争力
在马志宏家里,几垛玉米秸秆高高地堆在墙边,旁边一个盖着塑料的特殊池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老马自己堆沤饲料的一个地窖。“铺上一层秸秆,一层酒糟,再加上一层化肥,简单的氨化饲料就做成了。”信用户的牌子不仅让他每年都及时取得贷款,在做生意时也带来了良好的口碑,原来买羊羔时需要现钱结算现在可以赊销。有了闲置资金的老马又琢磨起了做饲料生意,开始钻研沤饲料技术。
在固原市,像老马这样在忆苦思甜中细细品咂信用滋味的农户还有很多。为迅速提高农户们的信用意识,按照人行银川中支的统一部署,人行固原市中支在乡村中建立了近800多个以宣传征信、反假币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知识宣传站,经组织培训后聘请村干部作为义务宣传员,通过村里开大会、喇叭广播等渠道宣传金融知识,潜移默化中,许多农户逐渐明白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信用已经变成了一种商誉,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它的实惠和价值,带来的就是收入的节节高。”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王明昌说起话来语重心长。
良好的局面不仅来自持之以恒的征信宣传,还来自切实有效的制度设计。“被评为信用户的农户不断能享受到利率优惠,贷款额度和期限也会放宽,我们设计了不同等次的信用农户所享受到的不同信贷优惠条件。”白义军说,“而且我们会对信用户发放一个铭牌,不是信用户的农户不仅贷款利率高,而且跟亲戚邻里借款时也比较难,许多农户主动找来希望能够争当信用农户。”在曾经“苦甲天下”的固原,农村信用环境改善带来的资金汩汩注入,显然正成为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活面貌的强大力量。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