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迟宝荣和其他12位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的成因与对策》的提案。委员们认为,社会公德大面积缺失首先源于政府诚信的缺失。(据3月13日《中国青年报》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迟宝荣和其他12位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的成因与对策》的提案。委员们认为,社会公德大面积缺失首先源于政府诚信的缺失。(据3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古人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既是“立人之道”,也是“立政之本”。于个人,它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品性;于政府,它是一种基本的政治道德。两者之中,最关键就是政府的诚信。它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核心与基石,也是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公共信用的维护者、示范者,如果政府不讲诚信,社会诚信就难以做到,个人诚信也无从谈起。
当前,政府诚信缺失现象严重,给社会风气造成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一些地方,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招商时满口许诺,引资后“关门打狗”,承诺不能如约兑现或根本不兑现;一些地方,统计数据被注水,专项资金被挪用,预算外收入被瞒报,国家法令被种种潜规则异化。这些发生在权力运行之中的失信行为,既损害着社会诚信的建立,又冲击着普通公众的守信标准。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变法家商鞅“南门立木”,正是凭借“有令必行、赏罚分明”,立信于天下,最终成就了秦国的强大和富足。由此可见,政府诚信在社会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何等重要。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社会最大的诚信,与民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与国家的兴亡密切相关。
打造政府诚信,首先要把诚信建设真正摆在突出位置,政府和官员必须“言必信,行必果”,不开“空头支票”,始终把亲民、爱民、利民、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竭尽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诚信政府必定是法治政府,法治意识作为法治社会公民的理性品质,理应成为诚信政府基本的精神品格,只有赋予政府诚信法治的刚性,才能真正建立起政府的诚信。再次,树立政府的诚信,就必须通过法律手段,将政府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固定下来,使政府和官员的权力运行,时刻处于法律的监督之下,而绝不能置身于法律之外甚至法律之上。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