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苹果与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掀开内地商标权纠纷一角。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旗下的知识产权部近日亦先后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三批共30个「伪意大利」品牌案例集,向中国政府投诉。商标权成为中国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接受本报采访的
美国苹果与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掀开内地商标权纠纷一角。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旗下的知识产权部近日亦先后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三批共30个「伪意大利」品牌案例集,向中国政府投诉。商标权成为中国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接受本报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与国际市场的互动增加,跨国企业、知名品牌遭遇的「名牌狙击战」日益频繁,使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法制环境备受考验。在未来,如何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文化、企业文化和一套智财权系统,将是一部「时代大戏」。香港商报记者杜洁菡
抢注有损实体产业
一系列商标权纠纷引起了中国网民和法律界、商业界人士的强烈关注和激烈辩论。
「先到先得」普遍使用
目前,除阿联酋、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印度、英国、美国、尼日利亚等少数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注册在先」的原则,企业商标如果不及时注册,很容易被职业商标客盯上。一些人士认为,应该避免以「道德」为标准来评判企业之间的商标权纠纷。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资深电信分析师曾韬就援引苹果与唯冠的纠纷为例指出,「现在深圳唯冠已经在内地多个地区对苹果公司提起诉讼,这是符合市场游戏规则的。唯冠作为商标权利人,不去维权是它对权利的放弃,去维权是它对自身权利的维护,只要在法律框架内维权,案外人无权说三道四。」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根据中国法律,商标管理既然奉行「先到先得」的规则,那么,抢注就不是违法行为,而是一种「具有敏感商业头脑、符合市场游戏规则」的选择。最起码,越来越多的商标权纠纷暴露出来,可以对那些原本不重视知识产权的本土企业「具有启蒙的正面效应」。
不利实体产业发展
不过,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业界权威人士则对此类观点持异议。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所教授葛洪义就向本报表示:「从法律技术层面看,抢注商标、傍名人的做法并不违法。然而,从企业的发展角度来看,这种做法难有什么的『正面效应』在经营初期,企业或许可以藉助容易引发争议和分歧的品牌标志开启市场,但品牌形象的争议性最终会伤害消费者对该企业的文化认同,进而牵制企业的转型,甚至使企业发展面临瓶颈。从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产业发展来看,这些行为无疑会严重伤害生产性行业的发展,伤害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纵容这样的行为,甚至让这种做法成行成市,不利于实体产业的发展。」在乔丹的案例中,如乔丹体育使用有争议的商标,即便在国内不会构成侵权,但其要走出国门将面临痛苦抉择,甚至失去以乔丹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空间,而不得不在国外换用其它品牌商标。显然,这将导致企业品牌、商标和企业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混乱和增加管理协调成本。
商标怪象层出不穷
美国苹果公司正式发布新一代iPad(i-Pad3)。这使得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权大战更引人关注苹果公司如果不能赢得官司或顺利与唯冠达成和解,它的IPAD产品将在中国内地市场被下架禁止销售,并被追溯高达人民币300亿元的侵权费用,同时未来还将面临回购IPAD商标或是将产品改名的命运。但记者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官网却看到,「APad」到「ZPad」商标,除了「B-Pad」外全被注册。也就是说,苹果很难从26个字母中选择一个用做前缀。
篮球明星备受青睐
正在谋求上市的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在近日收到了美国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港译:米高佐敦)的侵权指控。2月23日,乔丹通过美通社宣布,中国运动服和鞋类生产商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将他和两个儿子的中文名「杰弗里乔丹」、「马库斯乔丹」均注册为商标,涉嫌侵犯他们的姓名权、误导消费者,并提起诉讼。无独有偶,新年以来大红大紫的美国篮球新星林书豪也在内地遭遇到商标权纠纷。记者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开通的中国商标网查询得知,「林书豪JEREMY S.H.L」中英文商标的持有人是无锡的一家体育用品有限公司。2010年7月,该公司通过无锡一家商标代理机构向国家商标局递交了商标申请,2011年5月6日该申请获得初步审定,同年8月7日该商标被国家商标局批准公告,全过程只花了4460元。从国家商标局的公告信息上来看,这家公司还持有「易建联」、「姚明王朝」、「姚明时代」、「安东尼」等多个与篮球明星相关的商标。
大包围式抢注商标
此外,社会名人和著名景点的名称被抢注为商标的情况同样很严重。记者在中国商标网上看到,像章子怡牌香皂、成龙牌卷烟、贝克汉姆餐厅之类的「国际名牌」数不胜数;最离奇的是,有杭州一家公司竟然抢注了焦山、瘦西湖、虎丘、明孝陵等30多个著名景点为名的商标……
《商标法》保护品牌乏力
商标权纠纷案频繁曝光,揭示内地商标注册法规在客观上存在硬伤。根据中国现行的《商标法》,商标注册采用先申请原则,自然人也可以申请;而且,对于企业或自然人所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否与其它国家名称、国际组织名称、公众人物的姓名「相同或近似」则无规定。这就为商标抢注行为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一旦发生纠纷,只能由被抢注者自行寻求法律救济,要求主管部门撤销抢注者的商标所有权。
「在内地,如果抢注的名人商标被撤销,抢注者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一旦有『本主』要求买回抢注的商标,抢注者则可以获得丰厚的『买路钱』。这种行为只是借具体规定上的漏洞而在形式上貌似合法,但实质上已背离了《商标法》立法的初衷。长远来看更会严重伤害生产型行业和整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因此,正在进行新一轮修订的《商标法》应该相应增加针对商标纠纷的管理条款。例如,抢注商标被企业要回时,抢注者须承担一定赔偿费用,从根源上掐住收割他人品牌利益的歪风。」北京天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的一位资深律师向本报表示。
Facebook内地注册61商标
接受本报采访的权威人士还强调,一起起商标权纠纷也应当起到警示的作用:主动保护商标等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已迫在眉睫。在这一方面,美国网络公司Facebook的做法可圈可点不知是否受到苹果与唯冠商标权纠纷的启示,该公司近期在内地申请注册了theFace-book、Facebook的英文商标,以及脸谱、面书、费司布克、菲丝博克等61个不同商标,其中部分已获通过。不过,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大量的商标注册申请很可能会造成注册量过大,浪费行政资源。因而,也有专家建议采纳德国的商标管理经验:在德国,官方一旦受理了与他人近似或相同的商标注册申请,会主动通知可能被侵权的企业或权利人。这就避免了大量不知情或没有关注商标的情况下被侵权,使企业可以及时提出异议,阻止他人抢注。
职业商标客投机偏门赚纸上富贵
无论如何,由于法律制度和执行上有漏洞的存在,抢注商标、网站网域名称在内地,甚至在全球都以客观事实存在着,且有着相当「市场规模」。一夜暴富的故事在坊间经久不息地流传着。1992年,杭州商人章鹏飞一次投入20多万元在工商局注册了现代商标,覆盖了房产、工业、商贸、家电、药品等43类行业的198种商品,而当时商标类别的总数量只有45个。2003年,进军中国市场的韩国现代向章鹏飞支付了4000多万元买下现代的汽车商标权;章鹏飞还同时拿下了现代汽车在浙江的总经销权。2011年8月,无锡商人虞敏洁投入4460元申请了「林书豪」在体育器械一类的注册商标权,该商标权目前估值1亿元。在此之前,她还获得了「易建联」、「姚明王朝」、「姚明时代」等多个与篮球明星相关的商标。此外,还有消息称,林书豪拼音「www.linshuhao.com」的网域名称也已经被内地其它商人抢注并在网上竞拍,目前竞拍价格超过26万元……
商标法修改抢注风盛行
「『职业商标客』一直都有,但大行其道却是最近十年的事情。因为,自2001年中国修改《商标法》后,国家才允许公民以个人名义注册商标,并规定了商标持有者有权对商标进行自由转让和变更,个人投资商标行为的通道由此洞开。」中国淘标网的一位负责人向本报透露,近年来,由职业商标客开办的经营商标注册代理业务的小公司多达万家,它们专门盯住抢注商标的机会,及时「捡漏」,注册一些有价值的商标,然后谋求加价转让。像近几年较受舆论关注的同仁堂(600085,股吧)、联想、海信、索爱等商标纠纷案背后,就都活跃着这些职业商标客的身影。商标市场里的「买家」,往往是一些具有成熟品牌、但早期忽略了商标权益的实体企业。按照内地现行的商标管理法规,商标一共分为45大类,一般企业只注册其中几大类。然而,企业在市场拓展中很快发现,还有该注册的商标大类因没注册而被他人抢注。例如,安徽的一家啤酒企业就曾申请以「联想」为商标。
「一般的企业在发现商标被人抢注后,鉴于重塑品牌难度很大,或者担心相同品牌的产品对消费者构成误导,通常只能无奈地高价买回。而此类消息一经传出,又会反过来刺激更多人去抢注商标,梦想着发一笔财。」上述淘标网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林书豪」商业价值待估
不过,该人士也透露,「就整个职业商标注册人群体而言,更多的还是陷在手握商标卖不出去的尴尬境地。就拿现在最火的『林书豪』来讲,这个名字到底价值几何?谁也说不清。一个商标的价值不但与其本人的体育事业未来能取得的成就有关,还与其名字注册成商标品牌后,商业公司能发展和挖掘多少商业价值有关。不是所有运动员都能像『李宁』那样具有成功的体育运动品牌,很多中国的体育明星如『李小双』、『邓亚萍』,其名字命名的商业品牌价值就还有待进一步开拓。」
4种常见名牌傍法
傍名牌是内地一种不正当竞争的现象,主要是指:将著名的商标注册成为自己的公司商号,以便混淆公司名称与品牌名,试图使消费者误以为著名品牌的产品就是该公司生产的,从而扩大销路获取利润。
打「擦边球」
打「擦边球」就是模仿著名商标,使消费者误认是著名商标而购买。对于文字商标将一些著名品牌加上前缀或者后缀,例如将「华伦天奴」,加上前缀变成××「华伦天奴」,加上后缀,「华伦天奴」××。
抢注名牌
将著名的商标注册成为自己的公司商号,混淆公司名称与品牌名,如将著名的名牌「啄木鸟」中文商标注册为「九江啄木鸟……公司」、「深圳啄木鸟……公司」、「上海啄木鸟……公司」等,然后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
「海归壳派」
通过国际注册公司在海外注册公司和申请商标,使消费者误认为这是国外的公司生产的,是国外的品牌,但是企业的产品仍然在内地生产和销售。
「监制」国际品牌
自己生产的产品,打上某某监制,似乎给人质量保证的感觉。为了拉近自己与知名品牌的关系,一些经营者甚至自己亲自「监制」国际名牌。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