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省点中介费,和中介公司业务员私下签订了购房合同,不料对方收完钱后人间蒸发,而这个购房合同根本没有法律效力,家住青岛李沧的刘女士只能自认倒霉。记者昨日从各区市消保委和多家房屋中介公司了解到,由于今年楼市萧条,许多房屋中介人员纷纷转行,
为了省点中介费,和中介公司业务员私下签订了购房合同,不料对方收完钱后人间蒸发,而这个购房合同根本没有法律效力,家住青岛李沧的刘女士只能自认倒霉。记者昨日从各区市消保委和多家房屋中介公司了解到,由于今年楼市萧条,许多房屋中介人员纷纷转行,有些中介人员瞅准“商机”利用手中资源“捞一笔”后闪人。
反映:买房遭遇骗子中介
“真是贪小便宜上大当。 ”提起自己的遭遇,家住李沧的刘女士仍难掩气愤。由于家中房子太小,刘女士准备更换大一点的房子。几天前她来到离家不远的一家中介公司查看房源,业务员小陈也是十分热情,一天时间带着她看了五六处房源,多方比较后她相中了一套位于永安路上的房子。业务员小陈告诉她中介费用可以打五折,但是不能开发票。 “当时听说可以省一半钱很心动。 ”刘女士心想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而且业务员这样做可能和部分饭店性质一样,就是为了少交点税,更何况自己要了发票也不能报销,于是她未加思索就同意了。
小陈给了刘女士一张收据,可等到交易时却发现小陈不见了,这时刘女士才知道小陈辞职了。刘女士拿着小陈开的收据来找中介公司,可对方却不认账,说这笔业务是小陈私下谈成的,没有经过公司,中介公司不承担责任。刘女士又拿不出与中介公司签的居间合同,只能自认倒霉。
调查:一个月十起员工跑路
记者随后从各区市消保委了解到,房屋租赁、销售方面的投诉成为近期投诉的热点问题之一,今年2月份就有十几起类似的投诉。岛城一家知名房产中介的负责人张经理告诉记者,中介人员打着公司名义私下接单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也是行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现象,“其实很多房产中介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现象,这也是我们一直明令禁止的行为。 ”张经理说,员工私下接受业务叫“飞单”,就是为了避开公司私自赚取利益,各家房产中介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和声誉都禁止员工“飞单”,但在高利润下仍有一些员工私下行动。
张经理透露,一些中介公司员工往往利用 “免佣金”、“虚客源”的手法,利用有些租房者贪图便宜的心理,骗取租房双方的信任,私下提高房租,从中赚取巨额差价。而近期由于楼市情况低迷,一些小房屋中介不得不选择转行,其中不排除有些中介在“临别”前,利用手中的资源“捞一笔”。
提醒:交易看资质莫贪便宜
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急着卖房的业主为了方便中介带人看房,会主动留下房屋钥匙。按中介公司的流程来说,中介人员只要签一个名字,就可以从管理人员处领取钥匙,如果私下再配一把钥匙轻而易举。而租房者一旦上当受骗,追回损失也很难。市民千万不要私签合同。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