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多名地产界人士提醒:这些陷阱,购房者需提防

来源:济南日报 2012-03-18 09:35:24

又到3·15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主题是“消费与安全”。在消费者的诸多投诉中,涉及房地产行业的不在少数。   对很多人来说,辛辛苦苦一辈子,最大的消费可能就是买一套房子。然而,买房过程中却常常存在着

  又到3·15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主题是“消费与安全”。在消费者的诸多投诉中,涉及房地产行业的不在少数。

  对很多人来说,辛辛苦苦一辈子,最大的消费可能就是买一套房子。然而,买房过程中却常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陷阱与纠纷,令购房者吃亏不少。为此,记者采访了多名地产界人士,就购房过程中的典型陷阱进行分析,希望有更多购房者能从中得到启示,避开这些陷阱。

  陷阱一:样板间被悄悄放大

  [记者调查]很多购房者去买房时,都会被售楼人员领进样板间参观。宽敞明亮、装修精致的房间,令很多购房者心动不已从而出手。

  实际上,一些开发商为使样板间看上去更加通透、视觉舒适,往往使用高亮度照明,并打通一些墙体,做成开放型厨房或透明式卫生间,这对于实际居住来说都是不实用的。一些开发商为了让样板间看上去更宽敞,还会将样板间做得比实际房间面积大一些。而购房者不可能看样板间时找开发商要建筑图纸,并拿尺自己丈量。此外,开发商提供的样板间一般都是高挑明亮的,阳光充沛、面积宽敞、墙面光滑、线条流畅,处处透出精致。

  [置业提醒]现在售楼样板间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设置在售楼部附近的样板房区,另一种则设置在楼盘的现场。设在楼盘现场的样板间失真的可能性较小一些,而设在售楼部附近的样板房,就有“放大房”的可能性存在。购房者买房时,不能仅凭样板间就草率做决定,应该对自己看中的意向房进行实地考察。

  购房者在考察样板间的时候,最好对样板间进行实时的录像、拍照,或者保留样板间的效果图、设计图等相关资料,同时,将有关样板间的具体数据写入购房合同,比如:对样板间的尺寸进行实地测量,将涂料、地砖、防盗门等装修设施的品牌、型号、质量标准都纳入合同,以便于日后即使开发商拆除了样板间,也无法逃避违约责任。

  陷阱二:精装修房暗藏猫腻

  [记者调查]精装修房由于具备省时、省事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购房者的青睐。部分开发商也瞅准市场,推出该类物业,并在对外宣传时极力鼓吹自己的产品“拎包即可入住”。

  多数客户在购买精装修的物业时,会非常关心装修材料的品牌、质量及污染问题。而开发商则会承诺材料都是国际品牌,质量上乘,纯生态无污染。入住后,业主会发现材料确实是国外品牌的,但是质量最差的那一种,最可怕的是,一检查室内空气质量,会发现甲醛严重超标。这个时候再后悔自己当初买房应该和开发商明确装修材料的具体品牌和型号就已经晚了。还有个别开发商为压低成本,采用质量差的装修材料以次充好。

  [置业提醒]购买精装修房的业主应尽可能地了解装修材料的相关信息。精装修房与毛坯房不同,消费者不能装修过程从始至终进行监控,但是房屋竣工之后,消费者可以去了解油漆、胶水、板材、五金件等精装修材料。

  合同的签订也被看做必需,包括合格证、环保标志、三包在内,精装修材料应该写到购房合同中去。与开发商签订合同时,必须要求开发商写清楚,所用装修材料最好写上规格、等级、质地、颜色、产地、价位等,尽量避免使用优质、高档、先进、相当于、不低于等含糊字眼。此外,邀请行业人士陪同看房也是必要之举。如果购房者发现购房合同中的约定与样板房不一致时,可与房产开发商协商,以补充协议的方式对原合同进行修正,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

  陷阱三:开发商擅自变更规划

  [记者调查]买房前开发商往往给客户很多美丽的说辞,但是到了交房之后,一切都变了样,相信很多买房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明明两栋楼之间是花园,但是交房之后却成了自行车车棚;规划中的小区绿地变成了收费停车场;楼书里的“免费建设场地”变成一小时100元的网球场。诸如此类的规划变更随处可见。只要开发商得到规划、建设部门的变更许可,就立马实施,至于广大购房人的意愿,他们根本不考虑。

  [置业提醒]为防止开发商擅改规划导致交楼时货不对板,业主在收楼时要仔细查看物业公共部分与规划文件和设计图纸是否相符。开发商在交楼时,都应按相关规定把楼盘的竣工验收文件及图纸、用地及工程规划许可证等进行公示,业主要仔细对照实际与上述文件、图纸要求是否相符,尤其是公共部分的规划譬如地面停车场是否建有等等。如果不符,业主暂不要收房,可咨询法律专业人士,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对开发商起诉要求退房、赔偿违约金、恢复原状,或向规划主管部门投诉追究其责任。

  陷阱四:定金不能退还

  [记者调查]不少购房者买房时常常碰到这样的“行业”规矩:买房先交定金。比如某业主选择了一套商品房,被告知先交定金3万元。等交完定金,业主看房时才发现,实际房屋与设计并不一致。业主要求退房时会被告知:房可以退,但定金不能退还。

  还有一种情况是,如今的很多楼盘,在消费者选购时,都是尚未交付的期房,大多数开发商要求想要购房的消费者交付定金。等到楼盘建好之后,消费者才发现小区内的环境及配套设施与开发商承诺的差距很大。当消费者想要退房要求退款时,就会遭遇定金不予返还的结局。因为根据法律规定,买方毁约的,定金将不予返还。这就是开发商所使用的利用定金套牢购房人,以达到促销和不返还已交款项的目的。

  [置业提醒]消费者要谨慎分析销售人员的促销手段,尤其是在你还没有下定最后决心要买这套房时,不要交定金,可以交订金、预付款、担保金、保证金或押金等,因为定金以外的款项,都属于预订款的性质,一旦毁约,只要当初没有约定赔偿责任,开发商就应当返还。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