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行业不诚信现象曝光台

来源:搜狐 2012-03-02 10:08:56

免费健康讲座、免费体验……看似是“馅饼”,其实是陷阱。消费者在购买药品和保健品时,需要注意哪些?  昨日,市消委会秘书长邓国平也专门就此类消费,提醒消费者要注意几大消费陷阱,指导大家理

  免费健康讲座、免费体验……看似是“馅饼”,其实是陷阱。消费者在购买药品和保健品时,需要注意哪些?

  昨日,市消委会秘书长邓国平也专门就此类消费,提醒消费者要注意几大消费陷阱,指导大家理性消费。

  陷阱一

  谎称保健品有疗效

  邓国平说,一些经营药品或者保健品的企业通过广告发布商发布大量虚假广告。特别是在保健品这方面,经常会看见宣传疗效的广告词语,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在这里要提醒的是,保健品不是药品,两者之间也有明确的界定。按照国家规定,保健品不能宣传治疗各种疾病的疗效。市消委会也曾接到过一起案例,一位皮肤病患者到药店去购买治疗皮肤病的药品,但是在药店工作人员的推销下,买下了保健品。结果,导致皮肤病不但没有好,而且还加重了病情。

  提醒:消费者购买药品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否是保健品。此外,保健品只是补充身体营养上的某种缺陷,但如果身体不适,还是需要上医院进行科学的诊治。千万不要轻信保健品上打出的任何功能疗效。

  陷阱二

  开免费健康讲座

  “现在有些商家很是精明,以开健康讲座或者是免费体验的名义,来吸引中老年人。”邓国平说,这些看似是“馅饼”其实是“陷阱”。一些老人在听了所谓的健康讲座后,就在周围人的鼓动下,拿出自己的养老钱去购买一些保健产品。等发现没有效果再去投诉时,才发现上当受骗。

  提醒:此类上当受骗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要提醒消费者,在这些活动上购买保健产品和医疗器械时,一定要看商家是否有资质,产品是否是正规产品。此外,最好不要参加这些讲座,即使是参加了,当你要掏钱购买时,一定要谨慎。同时,也提醒老年人的子女,平时一定要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如果发现老人对不正规的医疗机构产品感兴趣时,一定要及时与老人加强沟通,避免上当受骗。

  陷阱三

  其他渠道购买药品

  现在物流发达,很多人通过电视、电话购物方式来购买药品。因为此种方式难辨药品真伪,所以邓国平极力反对消费者通过电话等方式购买药品。因为,邮寄过来的药品,一般都需要先签字付款后才能拆开包装验收。但是,只要一付款,风险就出现了。如果发现质量问题,你要找商家退赔就很难了。

  提醒:不要轻信此类方式的宣传广告。购买药品,最好是上正规的药店购买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网络安全法:不得非法出售个人信息


互联网 2017-06-04 15:09:05

盘点违法失信典型案例


新浪 2016-03-07 20:11: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