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基金自购应"大公无私" 切勿偏失诚信而本末倒置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2-02-20 17:25:09

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是基金业一项传统业务。而随着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大,这项业务也呈高速发展态势。WIND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至今,62家基金公司共对旗下基金合计进行458次申购,动用资金累计达58.1亿元。其中,申购次数最多的

  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是基金业一项传统业务。而随着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大,这项业务也呈高速发展态势。WIND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至今,62家基金公司共对旗下基金合计进行458次申购,动用资金累计达58.1亿元。其中,申购次数最多的基金公司华宝兴业达53次,平均年申购7.45次,而申购金额最高的基金公司则是易方达,累计申购资金高达7.02亿元。

  基金公司自购,目的五花八门。有的基金公司大手笔自购旗下基金,是出于对旗下基金运作的信心,期望通过自购能给基金公司带来不菲收益,事实上,多家基金公司的自购也确实以精准“踩点”闻名,低买高卖使其赚的盆满钵满;有的基金公司则期望通过自购旗下基金,向投资者展现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共进退的勇气,以期获得更多投资者申购,从而扩大资产管理规模,这种手法在新基金发行和老基金的持续营销中频频出现;而有的基金公司则少量、多次自购旗下基金,更多是一种“做秀”姿态,是迫于大势不得已而为之,其真实意图却并非主动持有旗下基金份额。

  不同的目的,导致基金公司自购行为出现明显分化。从WIND数据中可以发现,部分基金公司在少量、多次自购旗下基金后不久,就会出现频繁赎回,有些基金公司赎回次数几乎与自购次数相差无几,时间间隔也并不长,这表明,这类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的动机其实并不“单纯”;另一类基金公司则不仅申购次数较多,申购量较大,而且申购后极少赎回,体现了对旗下基金的十足信心,如汇添富基金公司,WIND数据显示,自2005年至今,已累计大手笔申购旗下基金26次,动用资金5.26亿元,期间仅赎回1次。此外,有些大中型基金公司单次申购手笔较大,而单次赎回规模也不小,不断申购与赎回经常为他们带来低买高卖的巨额收益,这种精准的投资能力,令投资者讶异。

  不过,由于近年来A股市场剧烈震荡,基金公司自购业务也陷入困境。除那些纯粹自购,将自己与基民利益捆绑在同一辆“战车”上的基金公司,其他频繁出现申购与赎回的公司,已经尝到自购业务带来的“苦果”:由于A股不断波动,偏股型基金频频出现亏损,在去年更是出现平均高达20%左右的亏损幅度,这让自购旗下基金的基金公司蒙受巨额损失,而对于部分中小基金公司而言,这种损失已对公司利润形成巨大威胁。由于部分基金公司偏好频繁申赎,使得自购业务亏损,这无疑打击了基金公司继续自购的信心。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资产管理机构,基金公司的主要职责在于通过投资为持有人增加财富,只有将精力放在这个目标上,才能形成基金与持有人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基金业的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而言,基金公司纯为彰显对旗下基金公司的信心而自购,通过大手笔自购旗下基金,让基金公司利益与基民利益捆绑在一起,值得鼓励,能够稳住持有人对基金公司的投资信心。而除此之外,纯粹以投资为目的的自购、以及为市场营销配合的自购,都是有损于基金业形象的行为,前者由于基金公司对旗下基金运作有绝对掌控权和内幕知情权,不免有内部利益输送嫌疑,而后者,则是本末倒置,这种偏失诚信的行为,会令投资者对基金公司的失望程度更添一分。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东芝财务造假引诉讼 巨亏下还能走多远


 IT产业网 2016-11-28 07:23:42

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互联网 2016-11-13 21:27:00

一图读懂共享发展


2016-03-07 21:35:23

聚美优品公司


网络 2015-01-11 20:25:18

“夺命快递”悲剧何以发生


网络 2013-12-26 23:45:30

《新快报》事件中的媒介众生相


网络 2013-12-01 11:52:27

壹基金


网络 2013-09-22 22:54:3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