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于都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联合出台规定,今年起将对领导干部不赡养老人、不抚养孩子等“家庭失德”行为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古人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近年来,
近日,江西省于都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联合出台规定,今年起将对领导干部不赡养老人、不抚养孩子等“家庭失德”行为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古人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近年来,许多地方相继建立起领导干部诚信档案,指标设计也越来越科学,这无疑值得称道。不过,建立“诚信档案”,只是搭起了一个“台子”,今后如何“唱戏”,能不能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对领导干部诚信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也许更为关键。
纵观一些地方的“诚信档案”,目前普遍存在着两个不足:一是信息渠道不宽。譬如在“家庭诚信”方面,信息采集范围就非常局限,甚至仅仅通过干部家属了解情况,但一般而言,除非家庭矛盾激化到了对簿公堂,否则,家属往往会选择“家丑不可外扬”,绝不愿因此而影响到家人的仕途升迁。二是制度保障不力。由于缺少配套的监督和约束措施,面对领导干部的“失信”行为,譬如“承诺没有兑现”“说一套、做一套”等等,恐怕很少有下级敢于站出来指认,即便是同级干部,也可能碍于情面而视之不见。
很明显,上述问题的关键,就是没有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进行监督。实践证明,群众不仅眼睛是雪亮的,监督也是最有力量的。所以,“诚信档案”要取得预期效果,就必须创造条件,动员群众填写,让他们看着评、评了算。只要广开言路,通过走访、民意调查、网上公示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充分吸纳群众意见,“诚信档案”就能明察秋毫,领导干部的失信之举也就无可藏匿。而在此基础上,倘若建立规范的制度流程,剔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做到有报必查、有案必复、有过必录,使群众监而有效、督而有果,就会真正体现出“诚信档案”的作用。
可见,领导干部的“诚信档案”,建起来容易填起来难。如果填得不好,势必流于形式、有违初衷,到头来只会空欢喜一场。所以,期待各地进一步探索,通过发动群众,切实把“诚信档案”做深做细做实,真正让表里不一、德行不端的干部原形毕露,让德才兼备、求真务实的干部更加显眼。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