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保险行业协会作为全省商业保险的行业自律性组织,始终把加强行业诚信建设作为协会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加强从业人员诚信教育深入推进,使保险诚信之花在赣鄱大地盛开。 全省保险系统把发展诚信
江西省保险行业协会作为全省商业保险的行业自律性组织,始终把加强行业诚信建设作为协会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加强从业人员诚信教育深入推进,使保险诚信之花在赣鄱大地盛开。
全省保险系统把发展诚信服务文化、开展诚信服务教育作为诚信服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江西保监局制定出台《全省保险业领导干部投诉热线接听日制度》,开通领导干部投诉热线,规定每月逢“5”工作日,全省保险业领导干部亲自接听投诉热线,倾听消费者的“声音”。省保险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到维护消费者权益活动中来,为建立全省保险公司诚信档案体系,与江西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合作,在全省保险业内开展《江西保险业保户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上报至江西保监局作为全省保险业《诚信建设考核体系》的组成部分。对群众的来信来访来电及时处理并跟踪回访,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呈现出“两升三降”的可喜局面,即群众来电数量上升、信访事项结案率上升,群众来访、越级信访和重复信访下降。
构筑以诚信服务
为核心的行业价值观
江西省保险行业协会始终致力于协助江西保监局共同构筑以保险诚信服务为核心的行业价值观。
一是加强保险诚信教育。结合省情,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开展诚信文化建设活动,积极引导和推动保险主体、保险从业人员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加强以服务客户为核心的保险企业品牌建设。
二是建立信用考评体系。相继制定了《江西省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纲要》、《江西省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展了涵盖全省各保险公司、各专业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在内的诚信评价工作,并与营销员管理体系相衔接,从而形成了体系完备、量化考核、多方测评、软件支撑的全方位信用评价体系。
三是加大失信惩戒力度。通过行业协会、信用服务机构、新闻媒体等渠道依法向社会发布行业信用信息,建立信息快速传递机制,严格落实行业禁入和“黑名单”制度,构建由市场监管、信用评价和标准化体系组成的保险诚信监督体系。
四是健全诚信服务机制。如为提高保险理赔水平,切实维护保户合法权益,省行协多次召开全省保险业理赔座谈会,制定实施《理赔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理赔工作联席会议,着力解决“理赔难”问题。
五是强化全民诚信意识。与省委宣传部、省工商局、省消协合作举办“3·1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活动,加强保险消费者教育。与省政府纠风办、省电台开办的“政风行风热线”和《江西日报》“财金会客室”节目,现场接听和解答社会关心的保险问题,公布诚信服务标准。聘请省内媒体记者担任保险诚信服务的监督员,强化舆论和社会监督。不定期组织召开新闻媒体座谈会,并邀请部分公司分管业务的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同时听取媒体记者监督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扩大保险正面宣传。
六是加大对营销员的诚信管理。根据行业特点,针对营销员多的现状,经多次与各会员公司协商并报江西保监局审核,制定了《江西省保险营销员后期教育管理办法》,将是否诚信与其从业资格挂钩,将行业诚信考察有以往的静态管理向现在的动态监控过渡,牢牢把握诚信考评的主动权。
建立以诚信服务
为重心的经营理念
全省各保险经营机构把诚信服务作为重要的经营理念,普遍强化对保险员工的诚信服务教育活动,在思想上筑牢诚信服务的根基;把保险诚信服务贯彻到内部管理当中,在公司内部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诚信的关系;把保险诚信服务贯彻到同业竞争当中,与兄弟公司共同构建诚信服务的市场环境;把保险诚信服务贯彻到客户服务当中,在广大客户中树立诚信服务的良好形象。并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对消费者社会诚信的教育,使消费者了解保险诚信服务所具有的双方互利性,做到诚信投保、诚信告知、诚信履行义务和诚信索赔。
在赣各人身保险公司为维护被保险人利益,推进诚信寿险建设,树立行业良好形象,促进江西寿险业又好又快发展,遵循标准、制度先行原则,制定出了《进一步完善江西寿险业投保提示制度》、《江西人身保险业诚信服务自律公约》、《江西寿险业诚信服务承诺》等制度,倡导讲求信用、一诺千金、严于自律、诚信展业与合规经营,积极维护行业形象。
如今,江西省保险系统把诚信服务制度建设和落实工作摆到了突出位置,不但建立起了失信惩诫机制,对违反制度、有失信行为的员工实施惩罚,而且以诚信服务指标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来约束公司的经营活动,树立一流的诚信服务形象,全省保险诚信之花盛开。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