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大超市的诚信危机

来源: 甘肃日报 2011-11-02 08:41:35

  10月24日,消费者在一家大型超市选购水果。新华社

  家乐福事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发帖讲述自己在大型超市遇到的问题:从“价格陷阱”到擅自更改食品生产时间,从染色馒头、问题水饺到假冒“绿色猪肉”,种种令人不快的遭遇层出不穷。大型超市究竟怎么了?

  “家乐福事件不是个案”

  据《长江商报》记者邹茂林介绍,在汪婆婆提供给记者的家乐福光谷店保安部报告暨收据上,有汪婆婆的年龄、住址等详细资料信息。“遗失商品清单”中,将汪婆婆买的西麦、樱桃番茄、胡萝卜都列了进去,总价上还有明显改动痕迹。处理流程一栏中注明为“教育释放”。在这张报告暨收据上,分别按了四个手印。

  然而,汪婆婆说,除了落款名字是自己写的之外,其余都不是她写的,包括手印都是伪造的。家乐福在10月25日的致歉信中,虽然承认了该记录系伪造,但表示这是“员工个人行为”。

  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很多人的讨论和共鸣。现在北京一家外企上班的刘飞(化名),讲述了自己的两次遭遇。2005年,他去武汉市某大型超市买东西,“我背着双肩包,背包外侧插着一瓶矿泉水。守门的人放我进去了,我出来时他却说我偷了一瓶水!我说那水是我灌的白开水,保安也不相信,把我扣在出口附近,买东西的人都奇怪地看着我,估计也把我当成了小偷。一直等到保安经理来,一个道歉的字也没说,就直接叫我走。当时我气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还有一次,刘飞在北京国展某大型超市,花28元买了一块生产日期是当天的奶酪蛋糕,“拿回来才发现变了味儿,中间还长着紫色的霉斑!”

  如今想起这些事,刘飞就有些后悔:“我当时是个老实的穷学生,要是我现在再碰到这种事,立马打315投诉!这些事要是发生在国外,这些超市肯定死得很惨!”

  调查显示,在大型超市购物遇到问题时,66.4%的人会“和超市工作人员交涉”;23.6%的人会“找消协投诉”;12.7%的人会“报警,请公安机关处理”;9.9%的人会“找媒体曝光”;5.3%的人会“打官司”。但仍有超过四分之一(25.7%)的人表示会“忍气吞声,少惹麻烦”。

  青岛市某企业员工张鑫,曾在当地一家超市买过一件背心,标明促销价28元,出来结账时他发现收了40元。“我看了好几遍标签,不可能看错的。我本来想退,可看到后面那么多人排队,又觉得不好意思,还是付账了。”

  过了几天,张鑫看到电视新闻曝光超市“价格陷阱”,他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也被涮了。这让他感觉“很受伤”,“我原本很信赖这些大超市,平时去一趟都跟去个旅游点似的,没想到大超市也会骗人。”

  81.1%的人离不开大超市

  尽管乱象频出,但调查发现,仍有81.1%的人表示自己日常生活离不开大型连锁超市,其中35.5%的人“差不多什么都到大超市买”,45.6%的人表示“有些依赖,但不严重”。只有18.9%的人表示“离得开”。

  北京大学华人企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新华都商学院研究部主任杜烨认为,一些大型超市不像一般商店那样赚取差价获得利润,而是靠挤占上游利润——先通过低价把顾客黏住,当有了很大的顾客量,反过来找供货商收钱。现在很多供货商对大超市都有抵触情绪,但又不能不进,因为整个渠道已经被垄断了。商家要想进超市,得经过层层克扣,所有的环节都得打点。这样一来,整个行业就无序化了。

  “另外,垄断到了一定程度,这些超市就会欺负消费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店大欺客。它已经把竞争对手都挤死了,消费者没有其他选择,还能指望它不从消费者身上赚取更多钱吗?”杜烨说。

  企业公民委员会总干事刘卫华分析,超市乱象之所以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超市是“窗口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人们几乎天天都要进超市,超市和消费者的关系太密切了。正因为如此,超市更应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大型超市近年来乱象频出,那么原因是什么呢?调查发现,58.0%的人直指“整个商业环境不够诚信”;54.0%的人认为是“政府有关方面监管乏力”;44.8%的人认为是“垄断效应,店大欺客”;44.4%的人认为是“我国法律、司法、执法等环节对不法店家制约不力,对消费者保护不力”;还有33.6%的人认为是“消费者维权成本太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王继承说,商业环境由商家、消费者、社会监管环境、政府治理等四部分组成。商家的问题在于拜金主义,缺乏社会责任和持续经营理念。外部因素的问题包括:消费者维权意识差,不愿花成本诉讼维权,或者消极等待别人为其维权;社会舆论监督弱;政府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缺乏执法动力。

  82.9%的人认为该反思

  如何杜绝大型连锁超市的乱象?调查中,68.7%的人建议大幅提高对商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震慑力;41.8%的人建议对屡出问题的商家,有法律程序逼其退出市场。

  民意中国网一名网友留言,对待家乐福、沃尔玛、华联等这样的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应当采取“高压线政策”,对其违法行为必须毫不手软、措施到位。

  王继承说,在西方,一个消费者就可以告倒一个商业帝国,不存在谁强势谁弱势的问题。而我国传统文化把诉讼当做坏事。所以,对敢于维权的消费者,媒体一定要当做英雄来宣传。“此外,还应该加强专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有了清晰的标准,消费者维权才能有更多的依据。”

  在政府治理方面,他建议,各地都应该把公众满意度作为政绩考核指标,“只有直接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评价和晋升,他们有危机感了,才有执法的动力”。

  王继承强调,过去政府部门执法大多是“运动式”的,现在要把“运动式”转变成“阵地式”——设置一条红线,只要触犯红线,马上就要处罚。这是实现监管常态化和规范化的一个机制。

  调查中,62.0%的人提出“商家出问题,政府相关监管失职人员也应被问责”;52.7%的人期待“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遇消费者诉讼,商家必须自证清白”;44.3%的人希望“各类国内媒体应加强对此类事件的监督报道,形成有效社会压力”;40.5%的人表示“消费者应该联合起来用脚投票,拒绝到欺客超市购物”。

  有人说,目前国内商业环境的垄断格局已经形成,商业诚信已降至历史最低点,因此乱象频出。本次调查中,82.9%的人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反思我们商业大环境的时候了。“在我国传统的商业环境中,人们会意识到,这是我家的产业,我们家子子孙孙都靠这个。我今天抹一点黑,等于是把子子孙孙的饭碗都端了。”杜烨认为,现在的商业环境已经明显改变了,企业过于注重销售规模,员工考核也是以销售量为主。很多人为保住饭碗,只能做一些短期行为,不去考虑这些行为在几年后对行业产生的影响。“所有人都在为社会不诚信的行为买单。所有人都是受害者,也是始作俑者。”杜烨说。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电力公司安然


互联网 2016-11-28 07:42:00

证明开具新规 告别20项“奇葩”证明


互联网 2016-09-11 22:22:15

电信诈骗频传背后玄机何在?


网络 2014-01-15 17:32:40

中国红十字会


网络 2013-09-22 23:53: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