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发生之后,国务院迅速出台了针对小微企业的“国九条”加以扶持。24日,银监会发文对“国九条”予以了细化,其中,银监会再次表示,各级监管机构应根据各行实际平均不良率适当放宽对小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发生之后,国务院迅速出台了针对小微企业的“国九条”加以扶持。24日,银监会发文对“国九条”予以了细化,其中,银监会再次表示,各级监管机构应根据各行实际平均不良率适当放宽对小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
中小企业贷款出现不良的可能性较高
所谓不良贷款率,就是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是指在评估银行贷款质量时,把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而不良贷款率容忍度,就是指一国政府或央行对不良贷款率的最高限额。
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一直充满活力。资料显示,在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它们在活跃市场、增加税收、创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大却是一个事实,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这本身与这项业务成本高、可控性差等因素有关,中小企业贷款出现不良的可能性相对来说比较高。
因此,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对提高银行机构对小微企业放贷的积极性,促进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是相当有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不良贷款率容忍度能增加贷款规模
不少业界人士担心,提高对小企业的不良率容忍度,将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系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对生产要素变化敏感,在上游能源原材料大幅攀升,用工、融资等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生产经营有可能陷入困境,企业偿付能力低,形成不良贷款的风险可能被放大。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逐步下降,为提高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提供了操作空间。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229亿元,比年初减少10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比年初下降0.12个百分点。
从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率要比其他的高3-5个百分点,因此,我们根据这个惯例认为,小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可以提高到5%。但相对于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到2%的平均水平,这个幅度已经高很多了。
不过,银监会并未给出具体的不良率容忍度指标,只是提出,要根据各行实际平均不良率适当放宽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主要可能是因为各家银行差异较大,考虑到地域、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不适合制定统一的贷款不良率标准,具体指标由各地银监局灵活把握。不良贷款率容忍度的提高,可以扩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总体规模,增加银行信贷额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
求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需差别化信贷政策组合
目前,银监会提出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差异化的政策。
实施差别化的存贷比政策。对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在计算存贷比时可不纳入考核范围。
实行差别化风险计算方法。允许商业银行将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计算风险权重。实行差异化的信贷准入政策。对产品有市场、有需求、前景好,经营管理较规范,符合转型升级要求,但出现暂时性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不压贷、不抽资,全力维护企业资金链安全。对生产经营正常,但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优先提供信贷资金,优先支持企业节能减排等技术改造,支持企业生产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产品。
实行差异化的授权政策。对设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银行,扩大增量授信审批权限,适度下放小企业贷款审批权限,对内控等级高、风险管控能力强的一级支行,适当扩大其单户审批权限。实行差异化的审批流程。推行小企业信贷业务“一站式审批”模式,实行评级、授信、用信同步办理,实现“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的业务流程。
试点差别化的利率政策。根据小企业业务比例、对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指标,选择优势中小银行试点差别化的利率政策。
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和客户数量超过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放宽机构准入限制,允许其批量筹建同城支行和专营机构网点。
通过差别化的监管和激励政策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将有助于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贷款集中度,促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
从长远来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这一难题,关键在于构造一个与中小企业市场结构相适应的金融市场结构体系,特别是建立和发展若干中小金融机构,并且要不断鼓励和支持其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