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披露,近日沪上多个楼盘出现大幅度优惠,也因此引发退房纠纷。对此,上海市房管局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浮动幅度超过20%,开发企业需要重新备案。 在央行紧缩银根和限购令等楼市调控政策的双重打压下,楼市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本是正常现象,但
媒体披露,近日沪上多个楼盘出现大幅度优惠,也因此引发退房纠纷。对此,上海市房管局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浮动幅度超过20%,开发企业需要重新备案。
在央行紧缩银根和限购令等楼市调控政策的双重打压下,楼市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本是正常现象,但中国楼市市场化以来,至今没有经历过完整的涨跌周期,很多业主和产业链相关企业对房价下跌尚没有足够心理准备。作为全国房地产投资的热点城市,上海在面临楼市降温局面时一方面需要尊重市场规律,避免强行干涉房价正常下调,另一方面也须早订抗风险良策,确保社会、经济正常秩序不受楼市大幅波动冲击。
楼市降价幅度逐渐拉大,上海楼市也不可避免将迎来首批“负资产”买房人,各类情绪失控导致的过激行为随时可能发生,上海应首先做足疏导和帮助这一人群的各项准备工作。
10月22日,位于嘉定区双单路上的两个楼盘销售点,因开发商大幅降价,愤怒的老业主们将售楼处“团团包围”讨要说法,甚至有挺着大肚子的准妈妈参与。业主如此激动的原因是相关楼盘房价跳水超过三分之一,贷款买房的业主实际上已经变为“负资产族”,所拥有的房屋价值已低于应还银行本金,却还需要背负几十年的利息,确实让人在心理上较难承受。
在香港、台湾等地的楼市下跌期,也都曾出现过负资产族,并引发各类家庭矛盾。从近日发生的数起包围售楼处事件看,上海楼市投资人同样可能面临类似风险。而且,内地投资人的契约意识、风险意识较香港、台湾地区居民更弱,一旦遭遇类似困境,更需要获得社会各方面的帮助和引导。
从目前情况看,上海急需补强楼市风险教育与风险提示这一投资者教育环节工作。股市一直都有“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提示,楼市也应该有,还应及早在购房合同、售楼现场、售楼过程中有所体现。如规定售楼合同中必须添加相关提示内容,警示房价也有下跌的风险,防止市民冲动买房。
另一方面,上海职能部门也须及早组建相关的退房咨询热线、维权法律志愿者队伍、家庭矛盾调解队伍,并通过大力宣传,使负资产族能及时获得各方社会帮助,减少各类过激行为的发生概率。
香港社工曾长期帮助负资产家庭寻找脱困途径,上海不妨及早借鉴和学习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上海实际,拿出一些有效方案来,并及时培训基层工作人员,使此类服务深入社区,深入买房人家庭。
同样的,上海也须做足产业预案,防范楼市下滑引发金融风险和失业潮、欠薪潮。
此前,不少银行已通过压力测试,对外宣布过自身抗40%房价下跌的安全底线。但银行并非开发商唯一贷款对象,一些信托产品、一些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定向贷款产品同样是开发商融资渠道。上海楼市已持续十年上涨,一些区域楼盘早已上涨700%,其中积累的价格风险绝不应低估。上海仍须密切监控全市开发商的贷款行为,随时根据降价信息、销售信息,掌握相关借贷人实际风险积累情况,预防可能的金融风险。
中国的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还普遍采用带资建设的模式,上游建筑商、上游原材料供应商都是开发商的实际放贷人,同样面临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的威胁,上海同样需要及时向这些企业提供相关信息,便于上游企业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引发三角债导致企业破产裁员或欠薪潮。
此外,上海房地产长期成为经济领头羊,使房产中介、装修业、家居用品制造业等大量相关产业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一旦楼市降温,上海同样需要积极准备失业培训、就业辅导力量,以帮助这些领域的失业者。
房地产本身是周期性很强的一种产业,既容易涨过头,也容易跌过头,上海楼市近10年的大繁荣为政府财政提供了巨额收益,希望在楼市降温期,上海职能部门能及早准备充足的公共资源,为应对好楼市大幅波动做足功课,确保市民生活秩序平稳,市场秩序井然有序。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