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邓海建:承认“诚信缺失”是最难得的诚信

来源:扬子晚报 2011-10-21 09:06:23

10月19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相当突出,人民群众十分不满。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诚信在不在、道德有没有,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话题。若说消失殆尽,中国

  10月19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相当突出,人民群众十分不满。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诚信在不在、道德有没有,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话题。若说消失殆尽,中国历来又不缺“忧道不忧贫”的君子;若说都还健在,何以扶不扶老人都成了“技术难题”?当下热议的“小悦悦事件”,足以窥见民意在“道德与诚信”命题上的敏感与惶惑。

  然而,承认诚信缺失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譬如9月27日,中央文明办副主任王世明就认为“尽管有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现象,但这绝不是中国人的道德观”,道德判断要分主流和支流,从中国经济发展等事实上看,国人的主流道德风貌良好。道德是否滑坡,事实胜于雄辨。王世明的逻辑鼓舞人心,也不是毫无道理,毕竟“仓廪实而知礼节”。但问题是,“仓廪实”是“知礼节”的必然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如果钱多了就能论证出诚信等道德尺度水涨船高,洛克菲勒就不会深有感触地慨叹“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时间”了。3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走得稳健而快速,但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道德建设跟进得气喘吁吁。这还算是比较客气的说法。事实上,社会领域的诸多现实问题,从食品安全的屡屡危机,到公权的频频失范,几乎都与“诚信缺失”有着本质上的渊源关系。

  知耻近乎勇。承认“诚信缺失”需要的不只是直面现实的勇气,还须有刮骨疗伤的硬气。客观地说,经济转型带来的道德转型总会经历阵痛,公众冀望的是整个社会风气的渐次好转。市场经济无可原罪,逐利思维也非洪水猛兽,关键是如何在奔跑向利益诉求的路上,整合起优质而稀缺的诚信资本,并妥善经营、放大存量,以此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锁定在秩序与原则的坐标之上,并有力消弭人口大量流动带来的陌生感与不负责任感。

  知道丢了诚信,总比穿着“皇帝新衣”以为既遮羞又美观来得强。某种意义上说,承认“诚信缺失”,是最难得的诚信,也是社会迈向诚信与法治的第一个前提。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食品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网络 2015-05-29 00:52:29

谁来给政府信用打分?


光明日报 2014-06-23 10:04:13

“无人监考” 能否考出诚信?


新华网 2014-05-27 19:21:49

企业环境信用评级为何难亮红牌?


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4-03-27 11:07:39

谁把我列入贷款信用不良记录黑名单?


燕赵都市报 2014-01-07 14:34:0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