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发展的一系列目标,必须在环境经济政策上有所突破,发挥绿色金融的重要作用。近日,记者就绿色金融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采访了河北经贸大学绿色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小江教授。 绿色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发展的一系列目标,必须在环境经济政策上有所突破,发挥绿色金融的重要作用。近日,记者就绿色金融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采访了河北经贸大学绿色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小江教授。
绿色金融的核心,是通过金融政策实现绿色发展
记者:绿色金融是环境保护和环境风险控制的有效工具,您对当前绿色金融的发展状况如何评价?
王小江:2007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一系列绿色金融政策,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环境风险已成为金融机构正常经营的主要风险,但是,绿色金融的实践,与我们对绿色金融的预期还有较大差距,责任不明、标准不清、机制落后已成为绿色金融深入发展并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主要阻力。绿色金融的发展重点应在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记者:理想的绿色金融机制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王小江:我们认为当前应重点建立五个机制。一是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即实施在尊重金融机构自主权前提下的自愿机制,在法律法规约束下的强制机制;二是绿色金融的管理机制,即对政府和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中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三是绿色金融授信体制的建立,即把绿色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四是绿色金融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因为绿色金融的所有工作都离不开环境技术标准;五是社会奖励机制。以上机制缺一不可。机制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相互补充,保证绿色金融高效、持久、规范和标准的运营。
绿色金融,着力授信制度和绿色指标建设
记者:您刚才谈到绿色授信制度,它在绿色金融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王小江:实际上,绿色授信的对象既包括企业,也包括金融机构。企业绿色授信制度,是指金融机构对其环境行为从历史、现状及未来三个角度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依据。绿色金融机构授信是指对各金融机构执行绿色金融政策、环境政策、产业政策,对由此带来的企业环境绩效改善状况进行评估。
总体上看,建立绿色授信制度的意义有三。一是为金融机构有效控制环境风险提供基本工具和管理方法。二是绿色授信制度本身体现国家环境政策、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基本要求,对社会经济运行起导向作用。三是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公众和新闻机构的信息是绿色授信的重要依据,公众的参与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品牌与形象。
我们建议把绿色金融授信纳入金融机构授信体系之中,在运营机制中实现绿色授信工作前置和绿色授信意见采用前置,以保证绿色授信工作目标的实现。
记者:我国绿色金融的核心指标应该有哪些?
王小江:依据环境标准制定的绿色金融技术标准,也叫绿色指标,它是判断绿色金融质量优劣的准绳。没有绿色金融技术标准,就没有绿色金融。
我们认为,首先应制定环境合规标准,在绿色金融环境技术标准体系中,它是基本的约束性标准。其次应制定环境生态标准。此外还应制定环境技术标准、环境政策标准、产业政策标准、经济社会发展标准和企业环境绩效标准。
当前,绿色金融技术标准的制定与绿色金融发展要求相差甚远,建议把它尽快列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定的工作规划。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