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秩序的支柱、经济繁荣的基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问题日益凸显,假货假药、欺骗违约、虚假广告、坑蒙拐骗现象屡禁不止。诚信已经成为关乎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秩序的支柱、经济繁荣的基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问题日益凸显,假货假药、欺骗违约、虚假广告、坑蒙拐骗现象屡禁不止。诚信已经成为关乎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之一;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党中央提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2006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
深刻理解诚信伦理的思想内涵
“诚”、“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为人们所广泛使用。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应当“敬事而信”、“谨而信”。孟子也强调:“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把“诚”作为“天之道”、“人之道”。汉代的“五常”——— 仁、义、礼、智、信,信是五个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总而言之,在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诚”含有“真”、“诚实”之意;“信”是“有诺必践”、“守信”的意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诚信伦理的思想内涵也在变化和升华,被赋予了新的、更丰富的内容。从字面涵义上说,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实无欺,讲求信用。作为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真实做人,表里如一;诚实做人,实事求是;以信取人,忠于诺言。
进一步挖掘诚信的深刻内涵,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它既是对公民的一种道德要求,也应当是公民的一种道德品性。一个人具有了这种道德品性,才能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交往,友爱他人;才能得到他人和社会的信任与尊重,进而成就事业,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第二,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诚信永远是强有力的竞争手段。一个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得到同行的尊重与支持。诚信是一个企业的兴业之基。
第三,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诚信可以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存在于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公共生活之中,是一个社会和谐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必然是人人讲诚信的社会,诚信伦理已经成为社会成员的自觉内在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它会使家庭和谐、稳定;在职业生活中,它会使从业人员忠于职守,努力工作;在公共生活中,它会促使人真诚相待,互相帮助。
第四,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家形象。人民对国家、政府的认可和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取信于民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前提。诚信的社会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管理水平,是一个国家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方面。诚信的国家,才能凝聚人心,获得人民的支持;才能维护稳定、长治久安;才能够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促进国际间的友好往来。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意义重大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弘扬诚信文化,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弄虚作假、贪赃枉法等行为的土壤,净化社会风气。诚信缺失,会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正常关系被扭曲,不讲仁义、不讲道德,只讲个人利益,损人利己,从而导致唯利是图、弄虚作假、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行为的泛滥,败坏社会风气。加强社会诚信建设,使人们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培养自己的优良品德,培育高尚的精神追求,从而能够自觉践行诚信道德,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奉献社会,进而转变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其次,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有利于建立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道德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中各种经济交往都是契约性的。契约的确立和履行要求主体各方必须真实地提供相关信息,必须按照约定承担责任,也就是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因此,经济活动中的诚信原则,使人们的经济交往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关系,也是一种道德关系。如果经济活动主体都能够遵循“相互尊重、互惠互利、诚信至上、以义生利”的原则,那么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就会得以建立。
最后,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也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加强社会诚信建设,人人恪守诚信道德,才能做到见利思义,以义取利,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使社会和谐、有序;才能形成知荣辱、讲正气的社会风尚,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社会通力合作,共同努力
第一,应当切实加强对诚信道德的宣传,形成方方面面重视诚信建设、人人关心参与诚信建设的社会氛围。要使诚信的道德要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风尚;造就诚信品德养成与诚信道德履践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诚信道德示范的社会引导机制,发挥榜样的力量,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要以诚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培育公民的诚信道德人格。社会公德涵盖了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只有人人讲诚信,给他人以信任,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形成。职业道德要求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遵循以诚信为本的宗旨和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有利于建立政府与公民、公民与公民的信任关系。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以诚信原则调整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形成相互之间信任、互敬、互爱、融洽的关系,这是建立一个稳定社会的微观基础。
第三,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在法制社会里,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法律制度是保障诚信规范实施的重要前提。这需要制定有关诚信的专门法规,使诚信的实施有法可依、有法律保障。同时,通过法律法规还可以进一步强化人们的诚信观念,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不讲诚信不仅是违背道德行为,而且会触犯国家法律,受到法律制裁。
第四,加强诚信的社会监督。建立健全诚信道德的信息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在诚信道德监督中的作用;建立健全诚信道德的资信评估机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量化处理,为诚信道德的奖惩提供科学根据。
我们相信,只要全国上下、全体人民共同努力,诚信美德就会驻入每个人的心中,社会诚信便会蔚然成风。这样的一个社会,必然是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有序、走向繁荣富强的社会。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