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诚信背后的文化缺失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1-09-26 15:53:46

近来,一些领域和部门的诚信及操守受到质疑。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社会诚信面临危机的热议。联想到近期食品业发生的“地沟油”等恶性事件,这些不仅关乎商业信誉,同样关乎社会诚信。   公众对社会诚信的质疑远超出某些事件本身

  近来,一些领域和部门的诚信及操守受到质疑。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社会诚信面临危机的热议。联想到近期食品业发生的“地沟油”等恶性事件,这些不仅关乎商业信誉,同样关乎社会诚信。

  公众对社会诚信的质疑远超出某些事件本身,更多的人关注的是能在制度透明、规则明晰的环境里轻松而正常地生活。如果在最具有公信力和公众期待的领域,人们都可能失去信任,如何还能让公众对社会生活未来有信心?

  社会诚信面临危机,“伤”的是社会的正常秩序,“伤”的是每一位公民自身的权益。社会诚信危机会扰乱正当的社会价值,造成社会普遍的冷漠。诚信体系的建构和维护关乎社会秩序,更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一些地方,社会诚信危机效应的放大,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扭曲的折射,是社会缺乏对应当的价值的自觉和弘扬,更是缺乏对至善的祈向。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风尚和诚信意识本应日益增强,决不能落到每个人把所有人当成不可信任的他者之地步,与他人打交道,成了一件让人普遍焦虑、恐惧的事,这是应当引起各界关注和警惕的。

  当前,应对社会面临诚信危机,如何重拾信心、重树诚信形象至关重要。

  首先,“先立乎其大者”在于针对社会症结培育有诚信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土壤,进行社会契约的制度性建设。文化诚信意识重在自觉,文化是制度之母、体制之根、民族之魂。文化价值立,则秩序井然。有了对文化价值的祈向,人就有了精气神,社会就有了进步的巨大动力。固然诚信危机的克服重在制度建设,但更根本的是文化意识的培育和价值的引导。

  其次,加强社会和新闻媒体的监督,进一步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政府机构要力戒一个腔调不着边际的“整改”,官腔官调,哪见真诚?不透明怎么取信于民?企业和单位要有社会责任意识,要明确和担当社会责任。只有制度的完善与诚信意识的匹配,才能使诚信见诸实践和日常生活的细节,而不至于使诚信陷入被践踏的境地。

  文化意识缺失,制度就难以建立,即使建立也难以执行。制度不是万能的,无法救赎失信的人心。直面危机,救赎人心和社会责任心至关重要。没有文化意识支撑的社会契约就是一具毫无血肉的骨骼,它怎么会有生命力?谁也不愿意生活在没有契约和不相信契约的社会。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神户制钢承认造假十年 日本制造不再是神话?


综合自挖机老专家、界面等 2017-10-15 21:46:12

野鸡大学辨别方法


360百科 2016-05-23 00:07:00

315揭秘:肉类掺假详解


2015-03-15 22:19: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