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短期贸易信贷攀升不影响中国外债安全性

来源: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2011-09-24 10:21:43

在欧美主权债务问题连环爆发的背景下,中国近两年快速攀升的外债数字也引起了相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1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6425.28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

   在欧美主权债务问题连环爆发的背景下,中国近两年快速攀升的外债数字也引起了相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1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6425.28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4028.28亿美元,贸易信贷余额为2397亿美元。而在两年前的2009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605.79亿美元,2010年6月末这一数字为5138.10亿美元。短短两年间,我国外债余额攀升了近一倍。不过专家认为,我国6000多亿美元的外债从数量上看排在世界前位,但与我国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相比,规模不算大。外债余额虽然在扩大,但是总体上仍在安全线内。     

    短期债务占比高 偿付风险仍可控     

    我国的外债余额从期限结构上看,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804.17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28.08%;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4621.11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71.92%,其中,登记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2224.11亿美元,贸易信贷余额为2397亿美元。根据历史数据,在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这两年间,中国短期外债余额增幅达137%,短期外债占比也由2009年的53.90%上升至71.92%,增长近两成。

    从短期外债构成看,2011年6月末,与贸易有关的信贷余额为3482.21亿美元,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75%,其中贸易信贷占52%,贸易融资占23%。外汇管理局解释说,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大多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交易背景,其增长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基本上相适应。因此,这部分短期外债占比上升不会影响我国外债的安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专家闫小娜称,短期外债占比达到一定比例以后会面临一定的偿付风险,但我国的外汇储备比较充裕,在偿付方面不存在风险。而之所以短期外债增加,或来自本外币贷款利差、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原因,“我国利率政策从紧,国内融资成本比较高,境外资金便通过短期债务的渠道进来了。”

    从币种结构看,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78.27%,较2010年年末上升7.86个百分点;日元债务占7.99%,较2010年年末下降0.57个百分点;欧元债务占4.09%,较2010年年末下降0.32个百分点;其他债务包括特别提款权、港币等合计占比9.65%,较2010年年末下降6.97个百分点。

    闫小娜认为,我国外债余额的币种结构与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比例有一定关系,“我国的外汇储备从币种上看,美元占了60%以上,美元借债比较便宜,利率比较低,这是从资金管理的角度会作出的选择。”     

    中国外债:借自哪里 用向何方     

    6425亿美元外债中,中资金融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是借债大户。统计显示,从债务人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占45.39%;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占30.38%;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占13.01%;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占9.77%;中资企业债务余额占1.41%。     

    他们主要向谁借的钱?从债务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国际商业贷款余额为3346.41亿美元,占83.07%,所占比重较2010年末上升3.09个百分点;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余额为681.87亿美元,占16.9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秉承“借外债并不可怕,但主要用于发展生产”的宗旨,将举借的外债重点投向交通、机电等产业,从最新统计看,目前登记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余额中,投向制造业的占23.79%;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占12.53%;投向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8.1%;投向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占3.85%;投向房地产业的占5.03%。     

    应增加外债稳定性     

    专家们指出,我国目前应该增加外债的稳定性。从结构上,应该尽量减少短期债务,增加中长期项目贷款或发国际债券,从而增加企业负债的稳定性。从来源上,应多借利息低的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少借利息高的商业性贷款。从币种上,多借汇率呈下降趋势的软币种,少借呈上升趋势的硬币种。从利率结构上,要对国际利率市场多进行预测,利率上升时,多借固定利率贷款,利率下降时,多借浮动利率贷款。     

    另外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宏观上我国使用外债没什么问题,但微观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项目使用效率不高,效益不好。为减少偿债风险,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要提高使用外债的效率。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穆迪13年来首次上调印度主权信用评级


北京新浪乐居微信号 2017-11-17 17:46:45

标普上调印尼主权信用评级至投资级


新华社 2017-05-20 10:36:04

韩银行奇观:“蜂拥”销户


网络 2014-01-23 13:43:3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