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户籍不在当地或没有户籍,上万“黑户”生存艰难 追踪 追溯到30年前,通铁路、通公路的工业城市开远,经济在红河州名列前茅。从那时起,云南省红河州附近的县市山区农民竞相来到开远市城郊,租地、务工,成为第一
因户籍不在当地或没有户籍,上万“黑户”生存艰难 追踪
追溯到30年前,通铁路、通公路的工业城市开远,经济在红河州名列前茅。从那时起,云南省红河州附近的县市山区农民竞相来到开远市城郊,租地、务工,成为第一代自发移民。长此以往,开远市自发移民已经达到6519人(官方统计),其中不包括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落户的。
开远市经过调查后认为,自发移民问题是发展较好地区的一个共性问题。开远作为云南省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一度成了一些自发移民的迁移地。多年来,自发移民问题也成为开远的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进行妥善处理,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现场调查:
移民过来的人,大多不想再回去
开远市灵泉有座山叫西山,山上大部分人都是自发移民,大多来自屏边县。
西山上有一个叫马头坡的寨子,杨发英一家就住在村口。23年前,她与老公就从屏边县新华乡阿武(音)来到这里租地种。如今,4个儿子也已为人父,3个女儿也就嫁在本地。杨发英现在已是近20个孙辈的奶奶(外婆)了。4个儿子的房子都在一起,加上她大哥的儿子也住在一起,有6栋土房,加上一些牛圈猪圈等,这个家族就组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
为何要留在开远,而不愿意回老家?杨发英的理由很简单:位于屏边的老家山高,去乡政府都要走半天的路,所住的地点海拔高不长庄稼,生活无着落。20多年前,在朋友的介绍下就来到这里租地种。这里离城市比较近,交通也方便,虽然在这里没有户口,但俨然是开远人了,全家几十口人不愿回老家,因为回去后可能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
杨发英二儿子的妻子是开远人,二儿子家三个孩子的户口都解决了,但其他三个儿子的孩子的户口问题都还悬而未决。小儿子家有4个孩子,孩子的母亲王美珍说,他们打听过了,因为常年在外,现在要回去落户,只能落2个孩子的户口,而且每落一个人要800元费用,另外两个超生的孩子就要罚款近万元。对于这样一家人来说,是无法支付这笔钱的,所以根本不愿将孩子的户口落回去。
孩子没户口,将来上学是个麻烦,但王美珍似乎不在乎。她说,不愿在老家落户,只希望落在开远市,这样也能享受开远市的福利待遇与医疗保险等。如果落不了户,那就这样过一辈子算了。“大不了将来种地,再当黑户就是了。”
在王美珍家的院子里,停放着几辆拖拉机,因为他们一大家人租了近200亩地,没有交通工具不行。王美珍说,买一辆拖拉机要2万元左右,要是在屏边老家,他们肯定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不用说买拖拉机了。
虽然现在的生活也很辛苦,但他们觉得很满足。在这里,他们养牛、养猪,离城也比较近,更容易找到活干,农闲时还能开着拖拉机帮工地干点活,最起码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比起在老家,这里的日子已经很好了。”王美珍说,居住在这里的移民,几乎没有愿意回去的。
宣威人杨乔玉,1980年在红河修公路时发现开远这个地方土地条件比较好,修完公路就在这里租地种。一晃30年过去了,三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最小的儿子都有28岁了。在众多移民中,杨乔玉算是比较幸运的。在当地人脉关系比较广的他,托关系将户口落在了灵泉办事处三台铺村委会,现在所有孩子的户口问题都解决了,但没有一分土地,只能靠租地过日子。
虽然户口问题解决了,但当地人能享受的一些待遇还是不能享受到。比如去年干旱,开远市发放了蔬菜补贴;现在种地需要化肥,而当地人可以办理小额贷款,他们却不行。杨乔玉说,虽然不能享受到当地人的待遇,但总比回老家好。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移民靠租种当地贫瘠的山地为生,大多靠天吃饭。去年干旱,杨乔玉家40多亩玉米连种子钱都收不够,不料今年也遇到干旱。
“现在又有很多人都想移民来这里生孩子。”在采访中,一位移民说,他有几个亲戚都是“慕名”而来,因为在这里可以多生孩子。根据开远市政府的调查,去年仍有19户外地人移居开远。另外,全市1328户自发移民中,仅有27户愿回原籍、有31户不愿长期居住,其余全部要求在开远落户。
积极帮扶:
着力解决教育、医疗、计生等问题
2010年,开远市成立自发移民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自发移民作了调查。今年8月份,出台《开远市现有自发移民管理实施方案》。这份方案显示,开远市提出坚持自发移民与产业开发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的基本方式,整合各种资源,加大支持力度,逐步改善现有自发移民生产、生活条件,规范自发移民管理,维护地方稳定。
同时,开远市将因地制宜解决自发移民的教育、医疗、民政、计生、机动车管理等实际问题。针对自发移民的实际情况,开远市委、市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育、民政、农业、计生、交通等方面采取了支持和扶持措施。
开远市也在积极改善部分规模较大的自发移民村寨的生产生活条件。按照有关规定,对自发移民适龄入学子女就近安排入学,落实两免一补、寄宿制生活补助、寄宿制贫困学生营养补助等政策。凡是开远户籍人口能够享受的义务教育权利,自发移民子女均可享受。引导自发移民的子女到中心校就学,仅马头坡村就有73名学龄儿童在三台铺中心小学就读,享受与当地儿童一样的待遇。开远市十三中作为一所民族中学,对自发移民子女给予重点接纳。
同时对自发移民给予农村临时救助、农村医疗救助和受灾后救济等。对自发移民村寨的所有机动车(含汽车、摩托车、拖拉机)全部纳入机动车管理,杜绝黑车、脱检车及报废车辆的使用。
最重要的土地方面,对承租原住地农户转包的耕地,在明确承租关系的基础上维持现状不变,对占用林地开荒的耕地,逐步实现退耕还林。
计划生育方面,深入自发移民聚居村寨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组织医务人员定期开展查环、查孕,以计划生育服务车为载体,开展上门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婚育新风等服务、宣传。
在农业畜牧业发展方面,引导自发移民村寨调整产业结构,引进蔬菜、水果、甘蔗等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和推广。部分自发移民今年开始种植万寿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占用林地开荒的耕地,由林业部门提供苗木给自发移民退耕或由林业部门统一种植林木后交给自发移民管理,收益归管理者。
此外,开远市采取措施,对进入开远的自发移民,公安机关按照暂住人口建立档卡进行管理。
昨天(21日),开远市委宣传部传来的一份文件称,对于自发移民的未来,政府只能加强宣传动员,劝返回原籍;对自发移民广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促使其遵纪守法,并正确处理好当地农户与自发移民之间的矛盾。
开远市委、市政府正积极做工作,完善工作方案措施,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早日解决这一历史问题。开远市一名政府官员说,不是不想解决这些自发移民问题,而是没有国家的相关政策,无法帮助这些自发移民落户。开远市希望国家完善相关制度,制定自由迁移相关法律,完善相应的扶持政策。
虽然2004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鼓励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不准限制农民异地就业和搬迁。
但自由迁移后自发移民无耕地、毁林开荒、占用林地、破坏生态等问题较为突出,而对于以种植业为主的移民管理,其法律、法规、政策相对滞后,导致管理失控。建议从国家层面重视自由迁移问题,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台扶持政策,解决自发移民问题。
新闻背景
自发移民 开远之痛
多年来,自发移民问题成了开远市的一个社会问题。
自发移民迁入时间跨度长,且呈不间断迁入的趋势。他们来自贵州、四川、重庆、浙江、湖南5省市的6个县,省内的昆明、曲靖、昭通以及红河州其他县市,分布在开远市7个乡镇(街道办)、28个村委会、74个居住点,来源广、居住分散,管理难度大。
自发移民因侵占原住居民山地、林地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并不时与相关执法部门发生对抗,偷盗小龙潭矿务局煤炭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此外,自发移民为了生存而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破坏严重。由于自发移民户籍不在当地,导致他们不能全面享受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如小额信贷、良种补助、新农合、农村低保等,使得部分处于贫困线以下的自发移民不能得到很好的帮助或扶持。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