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企业诚信+有效监管=食品安全

来源:浙江在线 2011-08-24 09:10:16

前几天,新华社揭发了食品保质期的“黑幕”,报道称:一些食品企业和商家通过涂改包装袋上的保质期等卑劣手段,使其生产的食品“永不过期”,从而获取不法收入。这让人非常气愤。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

 前几天,新华社揭发了食品保质期的“黑幕”,报道称:一些食品企业和商家通过涂改包装袋上的保质期等卑劣手段,使其生产的食品“永不过期”,从而获取不法收入。这让人非常气愤。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大家一直在说食品安全,虽然国家也有不少针对于食品安全的举措,但是黑馒头、墨汁粉条、染色馒头、毒血旺……这样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不良商家还是不顾诚信、良心,“冒天下之大不韪”,铤而走险赚昧心钱!

  从商的人图个“利”字,本无可厚非,但是以损害别人的利益、公众的利益、自己衣食父母的利益来满足一己私欲,无异于杀鸡取卵,自断财路。做良心的食品是企业和商家的责任,做放心的食品是企业和商家最起码的职业操守。

  笔者认为,要想今后我们能够吃到放心食品,作为企业和商家必须以“诚信为本”,绷紧生产弦,抓好质量关,不要在生产食品、销售食品等各个环节中,挖空心思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企图“瞒天过海”。毕竟纸包不住火,一旦出了问题,那可不只是危害他人生命和健康,对自己来说,也是罚款、停业、赔偿、倾家荡产,甚至蹲监狱。

  而作为国家执法部门、行政机关,则应明确职责,加大监管力度,从生产、到销售,进行一条路监控;完善食品退出和销毁机制,一旦食品过期变质,必须登记在册,进行及时销毁;完善法律制度,对于一二再再而三出现的食品质量等问题,制定从严从紧从快的处罚措施,进一步确保食品安全,让公众吃到放心食品、安全食品。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进一步规范


互联网 2017-12-01 22:52:00

360的假公济私


2014-02-18 18:47: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