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诚信视作一种生态,这是因为,每个人都置身于诚信的大环境,都是诚信链条上的一环。在这里,我们既是生态的构建者,亦是生态的享受者。“诚信生态”良好,人人从中得益;“诚信生态”恶劣,人人因此受
把诚信视作一种生态,这是因为,每个人都置身于诚信的大环境,都是诚信链条上的一环。在这里,我们既是生态的构建者,亦是生态的享受者。“诚信生态”良好,人人从中得益;“诚信生态”恶劣,人人因此受损。
一个数据可以让人更直观看到当前不容乐观的“诚信生态”:今年6月,人民网就诚信相关话题展开网络调查。调查发现,94%的人曾经历过不诚信事件。
生态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大系统。就像自然生态被破坏,最终会危及人类自身,“诚信生态”一旦被破坏,同样会让人深受其害。这种伤害,一方面是被失信行为直接所伤。比如“三聚氰胺”,就让成千上万的宝宝罹患肾结石;虚假“中奖短信”,让很多人蒙受钱财损失。另一方面,这种伤害也来自诚信缺失导致的交往成本、交易成本上升。比如,因为担心奶粉质量,很多家长就只好花高价去买洋奶粉;因为倒地再无人敢扶,一些老人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悲惨地横尸大街。可以说,没有人能够脱离“诚信生态”而生存。
观察当下“诚信生态”,尤需关注的是另一不正常现象——人们常常看到诚信缺失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却往往忽视了在“诚信生态”构建中自己肩负的责任。于是,生活中往往可见这样一幕——制作染色馒头的工人坚决不吃自己做的馒头,却愤懑地指责使用“回锅油”的火锅店老板太缺德。对“馒头店职工”们来说,诚信好像只是对社会、对他人的期望,却不是对自己的最起码的要求,不是自己肩上的责任。诚信变成了一只手电筒,只用来照别人的缺陷,却永远不照自己的良心。所以,有的人一边骂着诚信缺失的现象,一边却干着缺失诚信的勾当;一方面总是在嘴里谴责着“那一些”,另一方面,却忘记了自己其实就是“那一些”。由此,形成了社会“诚信生态”的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到,“诚信生态”是社会的一个大环境,它需要每个“小我”的共同努力、主动营造和精心呵护。诚信由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构成。其中,个人诚信是基础。因为,无论是政府诚信还是企业诚信,最终要通过个人诚信来实现。
诚信等不来也等不得。修复“诚信生态”,我们期待着法规制度发力,同时,更依赖每个人的道德自觉。这一点,在当下是最重要的,修复“诚信生态”,要从我做起。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