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如何使无诚信者亡

来源:深圳新闻网 2011-08-04 11:47:37

如今,商界有种歪理很可怕,即“骗一个人或几个人是缺德,而把所有人都骗了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成功”。就说这些天,媒体就曝出一起又一起企业诚信缺失的事。肯德基被曝用豆浆粉冲豆浆,有些地方的DQ冰淇淋用的其实是&ldq

  如今,商界有种歪理很可怕,即“骗一个人或几个人是缺德,而把所有人都骗了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成功”。就说这些天,媒体就曝出一起又一起企业诚信缺失的事。肯德基被曝用豆浆粉冲豆浆,有些地方的DQ冰淇淋用的其实是“八喜”冰淇淋的原料,味千拉面被指使用浓缩液勾兑“老汤”,令人瞠目结舌、大倒胃口。

  看看市场中欺诈现象蔓延,甚至那些世界级的大企业或名企业也不讲诚信,有时候企业名头越大,搞起欺诈来胆也越大。比如达芬奇家居造假一事,近来就闹得沸沸扬扬;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纷纷出现价格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诚信,就是名副其实,履行承诺。西方发达国家大力推行“伦理经营”,其核心要素就是诚实经营。因为他们相信,更多诚信等于更多财富。其实,西方人相信“诚信即财富”也不是说觉悟有多高,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明白:“无诚信者必亡”。严格的监管和严格的执法,不仅会使欺诈者赔得倾家荡产,还会使其遭受牢狱之灾。其处罚欺诈行为的基本原则就是:确保无良企业丧失卷土重来的能力。相比之下,我们对那些不讲诚信企业的处罚就未免太仁慈,企业发封道歉信,企业负责人公开流几滴眼泪,再加些许罚款,基本上就可“幸免于难”。这就难怪不少人津津乐道于展示“把所有人都骗了”的“能力”和“成功”了。从“本土货”穿“洋装”骗人,到食品安全事件不断,都有这个动因在支撑。

  曾有消息称,国外有家名企在国内某地被投诉,当地有关部门竟被要求“妥善处理,不能让外企生气”。潜台词无非是:外资企业为当地发展带来了资金,增加了税收,得罪不起!结果便是,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侵权责任法、刑法等等,都几乎对商业欺诈失去了威慑力。对一些无良的国内企业,又何尝不是经常上演“高高举起,轻轻放过”?

  资料显示,这些年来,我国每年为商业欺诈等不诚信行为付出的代价高达6000亿元左右。算算这笔大账,我们又怎能容忍欺诈横行。说到底,诚信是对法治的敬畏。只有切实做到“无诚信者必亡”,诚信才能成为一种市场自觉。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导游小费将合法化


2015-08-21 22:08:51

堵“毒”快递寄收要看身份证?


网络 2014-01-08 15:16:19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