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国际信用评级垄断局面正在松动

来源:中国财经报 2011-07-26 14:13:44

近日,我国首家开展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专业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将美国本、外币国家信用等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并且预计2011年和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放缓到2.5%。   从2010

   近日,我国首家开展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专业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将美国本、外币国家信用等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并且预计2011年和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放缓到2.5%。

  从2010年7月大公对外发布全球50个国家信用等级以来,目前大公已经发布的跟踪评级信息涉及16个国家和地区,由美国三家国际评级机构长期垄断国际信用评级话语权的局面正在发生松动。

   大公客观评价发达国家信用

  从对美国的信用评价来看,大公于2010年7月对美国国家信用等级初次评定为AA,同年11月3日美联储宣布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超发美元刺激美国经济发展,大公认为此举表明了美国政府实际偿债能力崩溃和偿债意愿急剧下降,于11月9日将其信用等级下调至A+,展望为负面。此后,美国三家评级机构也先后发表评级观点,强调如果美国政府的债务规模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调整美国的级别,2011年4月18日,标普将美国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

  近期的大公跟踪评级研究验证了上次评级的判断,展现出美国偿债能力的持续下降趋势。这一评价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美国信用事实。

  大公表示,影响美国联邦政府偿债能力的诸多因素将持续恶化,如果在观察期内仍未出现实质性改善其偿债能力和意愿的重大事件,大公将适当下调美国的国家信用等级。

  大公坚持国民财富创造能力是偿债能力的根本保证这一基本评级理念,在已经发布的跟踪评级信息涉及的16国家和地区中,出现级别迁移的国家是7个,占初评国家总数的14%。级别上升的迁移案例是2个,占迁移总数的28.6%,分别是智利和马来西亚。级别下降的迁移案例是5个,占迁移总数的71.4%,分别是美国、葡萄牙、英国、日本和希腊。总体来看,影响迁移率的主要因素是发达债务国家信用风险脆弱性进一步加剧的事实。

  评级结果与美国机构存在较为显著差异

  目前大公已经将初评对象的数量扩大到67个国家和地区。在这67个国家和地区中,大公所给级别与美国三家机构的评级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而美国三家机构之间的评级差异较小。以本币级别为例,大公的级别一致高于美国三家机构级别的情况出现了11次,一致低于美国三家机构级别的情况出现了23次,完全相同或处于美国三家评级机构级别之间的情况共出现了32次,级别差异程度达到51.5%。

  从评级结果看,一年来,以本币级别和展望为例,美国三家评级机构在对14个国家的25次级别或展望的调整中出现了向大公所给级别跟进的现象,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在对美国、欧洲债务危机国家,以及中国和香港的级别调整上。

  2010年7月11日大公发布初评结果时,赋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主要发生国的信用等级基本都低于美国三家机构当时的级别。2010年12月6日,大公初次赋予爱尔兰级别也显著低于美国三家评级机构。而美国三家机构在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明朗化,特别是经常在重大不利事件发生后,才匆忙大幅度下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家的信用等级。

  大公初评给予中国本币AA+,外币AAA级别时,穆迪和标普给予中国的本、外币信用等级均为A+,且已经维持了两年以上。大公给予的中国信用等级在国际社会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从而对他们形成了级别调整的压力。此后,穆迪和标普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间,将中国的本、外币信用等级上调至AA-。

  从评级标准看,标普在2010年11月26日公布的主权评级方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中,从评级理念、评级要素和指标使用等方面都出现了吸收大公评级思想、向大公评级方法靠拢的明显特征。如在制度有效性和政治风险的评估中,标普改变了以往考察政治制度是否具有西方政治体制特征的主要衡量方法,而是更为务实地采取了考察政策制定和执行有效性的方法,主要的评价标准就是看其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应对危机能力的贡献,这与大公强调排除意识形态偏见,切实考察政府治理国家的能力是一致的。又如在对经济实力的评估中,标普放弃了以往过分突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对级别具有决定作用的武断做法,将其与经济增长共同作为核心指标,而大公此前一直在用事实和理论两方面的论据批驳美国三家评级机构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盲目倚重。

  动荡的世界局势呼唤国际评级体系改革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证明,现存国际评级体系不是在解决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而是在加剧信息不对称,它已不能承担起信用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评级责任。

  2010年11月,以美联储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超发美元为标志,美国发动了世界信用战争。这是美国运用货币、利率、汇率等信用手段进行债务输出,迫使各国以各种信用工具为武器捍卫本国利益。

  目前,世界排名前15位的最大债务国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它们占有90%以上的世界信用资源,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却不足3%,真正的财富创造者是债权国家。

  人类今天所处的是一个信用世界,信用关系把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信用关系的破坏导致世界动荡,而引发信用关系不稳定的因素是债务人的偿债信息不对称,现存国际评级体系加剧了这种不对称。构建一个能够体现信用关系本质要求的新型国际评级体系是解决国际问题的正确选择。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穆迪13年来首次上调印度主权信用评级


北京新浪乐居微信号 2017-11-17 17:46:4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