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诚信本是大问题

来源:信息时报 2011-07-20 08:58:50

今年以来,中国概念股频遭国外机构“唱衰”,先是美国、欧洲、加拿大等地的中国上市公司股价集体“崩盘”,接着在香港上市的中资股也出现暴跌,而“同在一片蓝天下”的A股也曾

今年以来,中国概念股频遭国外机构“唱衰”,先是美国、欧洲、加拿大等地的中国上市公司股价集体“崩盘”,接着在香港上市的中资股也出现暴跌,而“同在一片蓝天下”的A股也曾因此受到牵连而产生振荡。面对由于诚信造成的信任危机,业内在分析中观点纷呈,不过,和其他领域一样,一旦碰上内外问题,一般都会率先搬出“阴谋论”,而自省的成分虽有,总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在经历过短暂的沉寂之后,中国概念股的问题在最近似乎又“卷土重来”且更进一步。据《国际金融报》昨日报道,在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之后,7月18日,惠誉国际评级机构在一份评估35家中资企业的报告中表示,使用中国会计准则以及在上证所上市是这些企业的主要劣势指标。惠誉认为这35家中资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面临压力。

这一说法,等于把本来我们认为只是少数上市公司弄虚作假的问题,上升到了是中国标准的不合理导致所有上市公司都存在诚信问题。中国会计准则和上证所上市门槛,也就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形成的一套上市标准,原来就是这一次诚信危机的渊源?

这下问题就严重之严重了,因为目前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2190家(截止昨日)上市公司,采用的都是这样的标准。

毋庸置疑,诚信危机在A股市场一直存在,远的不说,今年以来老牌绩优成长股双汇发展和第一高价发行股海普瑞就树立了两个“危机”典型。而此前关于推荐人参股所荐公司、基金老鼠仓、股市“黑嘴”,以及近段关于券商乌龙研究报告的(见信息时报7月19日B叠封面)报道,都说明诚信问题早已存在我们股市的方方面面。

A股虽然经历过2001年开始的大力整治,但旧的违规模式过去之后,新的违规模式又会出现,老革命总是遇到新问题。监管和被监管本来就是“猫和老鼠”的游戏。制度不完善,加上喜欢运动式监管执法,难免让市场“诚信”问题层出不穷。而关于“新兴加转轨”的定位,有时候也可能成为监管者自我放纵的借口。

虽然要现代人每日自我“三省”并秉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有些困难,但笔者认为本次对待中国概念股危机的态度,却应以“反省”为上,“敌视”为下。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不趁此机会好好“修炼武功”,改正本来就普遍存在的诚信问题,则A股市场即使真的“大跃进”成功,将来泡沫做大之后,诚信危机爆发起来的危害将会更大。更有甚者,一旦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要留住理性的投资者,就将成为极为困难的一件事情。到那时,悔之晚矣。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2017第三届云南省互联网大会在昆开幕


昆明信息港 2017-11-22 14:16:00

《新快报》事件中的媒介众生相


网络 2013-12-01 11:52:27

重查“郭美美”可当真


网络 2013-09-22 22:45:1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