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诚信 能救股市
来源:长江日报
2011-06-30 09:49:02
中国股市的问题,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信”。常言道:无信不立,信而立之。为人如此,新股发行、上市和市场建设,何尝不更是如此? 一句“国际板越来越近”,之所以触痛了股市的敏感神
中国股市的问题,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信”。常言道:无信不立,信而立之。为人如此,新股发行、上市和市场建设,何尝不更是如此?
一句“国际板越来越近”,之所以触痛了股市的敏感神经,引起包括B股、A股,乃至于创业板市场不久前整体持续性暴跌,就是“无信不立”最好说明。如果没有B股的“始乱终弃”在先,国际板作为一个目前犹自尚属“月朦胧、鸟朦胧”的陌生人渐行渐近,对于天生就有一种追新好奇心理的新生市场股民来说,何至于引起弓杯蛇影般的恐惧呢?这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人们从B股失信,引起了对国际板联想。
回头望去,举凡A股主板,创业板、老三板、新三板,比比皆是,哪一个曾把“信”字当一回事,放在了心上?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创业板“造富运动”。造假成风不仅令创业板高成长性底气不足,更是凸显了那种一瞬间就可以造就数以百计亿万富翁的“三高”发行政策的荒诞。
今年年初有统计显示,中国股市融资额全球第一,股市跌幅全球第三。中国股市雄霸全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重融资轻回报”。“新兴+转型”的中国股市一味为了满足提升直接融资比例的需要,而不顾投资者死活,大幅度放开新股发行和再融资的口子,无异于竭泽而渔。
八菱科技中止发行,与其说是市场机制的胜利,不如说是把圈钱造富当成政绩工程的政策失败。八菱科技中止发行在国内尚属首例,而在国外则是早已司空见惯的家常便饭。只要对国际市场稍有了解,就不难知道,缺乏必要的诚信基础的上市对象,不仅很容易遭遇发行失败,即使侥幸蒙混过关,也绝无可能长期在股市浑水摸鱼。
比如,也有不少的中国公司错把美国当中国,他们以为在中国股市可以得逞于一时的会计造假,到了美国股市也还能畅行无阻。可是,他们毕竟打错了算盘。近期数以百计的中国概念股血溅华尔街,他们不仅遭到惨烈的做空,还将接受相当严厉的调查,一旦涉嫌造假,等待他们将是法律惩罚。
诚信,在中国股市被当成软指标,而在美国股市则是硬指标。在美国股市发行上市,没有像中国股市这样貌似非常严格的发审审核,但是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可以不对自己所披露的发行信息及持续披露信息负责。不过,美国股市的诚信承诺,并不是靠名为“投资者教育”的“破发制度设计”所促成的,而是靠维护投资者利益的市场机制和法律制度来保障的。
中国股市把发行过会,当成一种政府对发行对象的诚信担保。实际上,这即使不是一种误解,也是靠不住的欺人之谈。之所以说它靠不住,不仅是因为发审委审核的可靠性和可信性也可能会有问题,保不定会让造假者蒙混过关,更重要的是,现行发行政策本身实际上是倾向于发行者而不是倾向于投资者的。也就是说,在“重融资轻回报”现行发行体制下,发行行为不过是一种空手套白狼的融资行为。
在笔者看来,中国股市现在需要的不是救市,而是建立在诚信承诺基础上的“信文化”。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中国经济网
2014-06-12 0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