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一家小额信贷机构的“复制密码”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06-24 11:37:23

覆盖13个省的52个贫困地区,累计发放贷款30多万笔、17.16亿元,直接帮助100多万贫困人口解决发展资金的问题。这是2010年,何道峰所带领的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交出的答卷。1999年,何道峰加入中国扶贫基金会时,还是一名志愿者

   覆盖13个省的52个贫困地区,累计发放贷款30多万笔、17.16亿元,直接帮助100多万贫困人口解决发展资金的问题。这是2010年,何道峰所带领的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交出的答卷。1999年,何道峰加入中国扶贫基金会时,还是一名志愿者。如今,他将自己定位为“社会企业家”,将商业机制引入NGO,以可持续的方式寻求发展,追寻一种“另类的心理回报”。

  本地化运作

  《21世纪》:据说,中和农信一开始是世界银行的一个在华项目?

  何道峰:它最早是世界银行的试验项目,主要是在中国的贫困地区发放贷款。当时分两块:一是输出劳动力到发达地区就业,为贫困家庭创造财富并帮助他们接受技术训练;二是在陕西和四川的两个县进行小额信贷实验, 1999年我来基金会之后把这个项目带了过来。

  《21世纪》:从成立至今,中和农信的机构形态经历过哪些演变吗?

  何道峰:整体看来,一开始可以说是项目试验阶段,主要是帮助中国扶贫办来进行项目运营;然后,我到扶贫基金会之后,逐步发展起这个项目,与地方政府联合成立非政府组织来共同运行,我们把这个叫SCCOP,也就是农户自立服务社。2005年底,《基金会管理条例》通过后,我们可以单独设立分支机构,就迅速撤掉了与地方政府合办的机构,形成完全的直接管辖。2009年,我们进行公司化运作,成立了中和农信来统领全部业务。

  《21世纪》:这么一步步走过来,回过头看,最难迈过的一道坎儿在哪里?

  何道峰:最大的困难来自于法律的限制,当初基金会不能在地方设置分支机构,只能与县里合作。在2005年以前,我们只能与地方扶贫办联合发起非政府组织,成立农户自力服务社。由于采取双重管理,县里又有自己的指挥标准,在管理和利益上无法规范。另外,我们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关系一旦受到阻碍,就无法将项目进行下去。

  《21世纪》:能够生存十五年,得益于哪些创新?

  何道峰:在体制方面,我觉得我们能将小额信贷做成连锁,进行规模化经营,这就是创新。在管理上,由于管理人员下派成本很高,但从当地找风险又大,所以我们从党政干部中挑选,把政府官员转变成企业家,许多人都经历了从政府人员到农村草根企业家的华丽转身。现在,我们的干部基本已经本地化,信贷员都是农村青年,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为农村青年开辟了就业新途径。现在,我们总共有信贷业务员600多人。在坚持放贷的同时,我们还利用各种机会对农户进行培训,我想这也是扶贫方式的创新。另外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我们坚持信息系统的理念。1990年代初,我们的信贷员就用电脑办公了,现在我们自己编软件,通过业务员的电脑终端,可以随时查看还款信息等多个数据。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央行新规明年起实施 多家银行已取消信用卡超限费


扬州网-扬州日报 2016-11-22 09:44:21

债券市场迎来信用风险集中爆发


中金社 2016-05-16 15:33:39

信用债市场或面临利率重估


网络 2014-03-10 16:03:2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