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管委会始终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切入点,以企业诚信为基础,逐步推行了担保融资、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小额贷款等多项面向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解决方案
|
||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被视为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歌德巴赫猜想”。政、企、银三界“各显神通”,分级尝试、阶段推进,陆续搬出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各类解决方案,而“诚信”恰是其身后共同且统一的准则
■ 深度解读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被视为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歌德巴赫猜想”。非上市股权代办转让系统、科技保险、知识产权抵押……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程中,政、企、银三界“各显神通”,分级尝试、阶段推进,陆续搬出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各类解决方案,而“诚信”恰是其身后共同且统一的准则。 诚信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 大量新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成为新兴产业链条中的“活跃分子”。 国务院2010年10月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国家层面圈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目前,伴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逐渐获得提升。最近一份针对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研究分析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是最具技术创新活力的产业牵引力量。 为进一步释放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潜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12月,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制定颁布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方案》对试点内容做出具体说明,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体系。这意味着,“诚信”已被列为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核心问题之一。可以看到,作为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重要举措,建设和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体系,是近期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施政着力点。 多管齐下 营造诚信环境 各地区科技型企业信用体系如何建设和完善?根据《实施方案》安排,要求推广中关村科技园区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模式,开展科技企业信用征信和评级,依托试点地区建立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引入专业信用评级机构,试点开展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评级工作,推动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报告制度。 那么,中关村科技园区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模式又是什么? 一方面,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组建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逐步引入信用征信、评级、法律、财务等中介机构,并实施“瞪羚计划”。这些都是启动科技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程序的重要举措。8年来,通过发挥企业信用组织作用,扶植政策向活跃型科技企业倾斜等举措,搭建起中关村科技园区科技企业信用体系的基础性框架。 另一方面,坚持以财政投入为辅,市场资源配置为主的施政理念,以科技企业信用报告制度作为“桥梁”,用企业诚信拉近科技创新和金融资本间的距离。“具体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对科技型企业进行行业、经营、管理、财务等多维度分析,通过科技企业信用增级,信用产品创新,逐步推动科技信用体系建设。”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秘书长刘英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刘英介绍,2010年12月,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人民银行营管部、北京市经信委的大力推动下,中关村信用促进年会联合中科金集团组织实施了中关村企业信用培育双百工程。截至目前,中关村已汇聚数量可观的高信用等级、创新能力强的守信科技型企业。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一直以来,中关村秉承 “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基础。“在日常工作中,园区管委会始终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切入点,以企业诚信为基础,逐步推行了担保融资、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小额贷款等多项面向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解决方案。” “最终,促进了科技园区整体诚信环境的提升。”她说。 建设信用体系 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据最新统计,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有高新技术企业近两万家,平均每年新设立创新型企业约3000家。2010年,园区企业实现总收入1.5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3%,“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6.8%。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自《决定》颁布实施以来,在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领域中,中关村几乎都取得了突破。 刘英认为,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的中关村科技型企业信用制度,对优化园区新兴产业发展环境,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自2004年起,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专门设立‘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购买中介服务支持资金’,对企业购买信用财务、税务、知识产权代理、认证、并购等中介服务都给予一定资金补贴。在促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她告诉记者。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对此则认为,园区新兴产业获得快速健康发展,一方面,与国家相关部门科技、金融、财税、人才等配套政策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从市场因素分析,是由于“信用体系”能够处理“信息不对称”难题,有效遏制金融机构的逆向选择和科技企业的道德风险。科技金融的有效结合,加速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潜力的释放,这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据介绍,目前,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作用显现,已经出现集群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了以联想、百度、新浪、搜狐、曙光、信威等企业为代表的信息网络产业,以科兴、乐普医疗、万泰、百泰等企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华锐风电、和利时、神雾热能、碧水源等企业为代表的能源环保产业。另外,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等50家产业技术联盟也相继组建。 监管 支撑信用体系建设 建设信用体系不可或缺的是企业信用产品。据刘英介绍,目前,中关村共有4大类8个品种的信用产品。主要包括企业信用评级、征信、信用调查、应收账款管理、融资企业信用评价等等。“这些信用产品为园内科技企业贷款融资、改制上市、市场交易、合资合作、创业投资、兼并重组提供了有效的信用支持。”她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园内已累计有8200多家企业使用各类信用产品共计11000余份。” 信用产品同样离不开信用中介服务队伍。在中关村,这些信用产品后面,活跃着一支信用中介服务队伍。刘英告诉记者,目前,在中关村备案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有14家,从业人员有130多人。 2009年,为进一步规范中关村日趋成长的信用中介市场,加强监管力度,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与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全面开展合作。双方在信用中介机构监管、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推动中关村企业与商业银行建立融资渠道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同制定了《信用中介机构考评办法》《征信评级管理办法》等制度。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定期考评机制,对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资质进一步规范,提高中关村科技企业信用报告的质量。据悉,目前企业信用产品在政府部门、金融领域、投融资领域和市场交易中的使用范围正在逐渐扩大。 针对提上日程的信用中介机构的市场监管问题,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是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除了审核备案以外,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手段,中介机构的行业自律也不够完善,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介服务的质量。今后中关村将着力加强对信用中介机构监督管理的制度建设。 据了解,一些国内知名券商也持类似观点。看来,加强对市场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亦或成为未来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继续释放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潜能,推动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