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宏调权衡期 货币信贷“双缓”再探政策底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1-06-14 20:26:48

李迅雷则认为,由于理财产品等表外业务规模增大以及社会融资总量概念的使用,M2作为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指标已经失真。M1则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流动资金的情况。   M1增速的下降反应了企业活力下降。   结合此前海关总署公布的5月份进出

  李迅雷则认为,由于理财产品等表外业务规模增大以及社会融资总量概念的使用,M2作为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指标已经失真。M1则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流动资金的情况。

  M1增速的下降反应了企业活力下降。

  结合此前海关总署公布的5月份进出口数据,当月出口增速降至20%以下,低于市场预期,凸显出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增加的现状。

  CPI或再高企

  随着食品价格结束短期回落趋势,中国的CPI可能在5月份出现反弹。

  由于假期因素,按照既定的发布计划,国家统计局将在今天上午发布5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其中的CPI走势受到关注。

  4月CPI 5.3%的涨幅比3月创下32个月高点的5.4%略有回落。

  对于5月的CPI预测,5.4%~5.5%是已公布的市场报告中比较集中的预测区间。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学部委员张卓元近日更是预测,6月CPI同比增速可能超过6%。

  引起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仍是食品,而这个趋势在上月月末农业部的数据趋势中就已经可见。

  据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5月31日,农产品批发价格定基总指数是186.3,“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是185.5。整个5月,农产品批发价格和“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经历了一轮小幅上涨趋势,从178左右的水平直线上升,到185以上的水平。4月全月,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为181.8,这意味着5月的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将出现环比上升的态势。

  近期蔬菜和猪肉价格连续上涨,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持续旱涝急转,都再度加重市场对通胀的担忧。

  先行指标亦现隐忧。

  5月,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0%,低于上月0.9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2.1%,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已经降至2010年8月以来的最低值,虽然仍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但预示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势放缓。

  另外,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9.5%,低于上月2.5个百分点,落至临界点以下。这也印证了企业在需求放缓之时已经降低了生产速度。这些指标都加重了市场对经济是否会出现“硬着陆”的担忧。

  “硬着陆”担忧VS政策走向

  “M1、M2的数据处在一个低水平情况下,还在下降,这反映了实体经济增长在放缓。”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陈勇表示,从历史经验看,5月M1、M2处于2003至2007年正常范围的下限。

  但陈勇认为,“硬着陆”的可能性很小。通胀处于一个正反馈的过程,需要外部施加外力,出手治理通胀不能延误。

  陈勇预计,央行将还会有一到两次加息,以及一到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事实上,近期“超调”与否已经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其中,物价走势成为调控走向的一大参考。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即认为,通过减少货币信贷投放,减轻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最终将有利于控制当前仍处高位的通胀压力。

  自去年以来央行已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1%的历史高位,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还四次加息。

  “货币政策不能仅仅盯着两三个月的指标。中国经济即使再放缓,但只要保持在8.5%以上就是可以接受的。”温彬表示,货币政策不能轻言放松。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研究报告认为,考虑到年中前后物价涨幅可能再创阶段性新高,不排除6、7月份利率调整窗口再次开启的可能。

  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兴业银行(601166,股吧)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鲁政委给出的判断是,紧缩起效、温和减速,不是“滞胀”、不会“硬着陆”。

  他表示,“滞胀”的说法并不严谨。目前的经济减速,正是2010年以来政策持续紧缩逐渐显效所带来的,符合政策调控预期和需要,有利于未来物价水平回落。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信用债:抗跌有理但未必无忧


中国证券报 2017-11-10 14:12:3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