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机制为诚信建设护航
来源:湖北日报
2011-06-09 09:24:03
近期,我省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强调从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入手,全面健全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等长效机制,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笔者以为,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治本之策。说起食品安全问题,不能说各级公共管理部门不够重视。事实上,从国家
近期,我省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强调从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入手,全面健全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等长效机制,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笔者以为,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治本之策。说起食品安全问题,不能说各级公共管理部门不够重视。事实上,从国家到各地,对食品生产经营中的不安全因素,都在不停地进行整肃。但近年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你前面还在整肃,后面就又有不法分子我行我素。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笔者以为,除了一些始作俑者诚信缺失、见利忘义之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在建立健全长效的监管和制约机制上做得还不够。
有人说,“缺乏机制,监管不力,不少人都可能由天使变成魔鬼”。初闻此言,或许觉得有点危言耸听,但细细一想,的确如此。从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看,我们事后都可以从中找到机制缺失的影子和监管方面的一些盲区。
所以,构建食品安全体系,从根本上医治某些生产经营者诚信缺失、见利忘义的顽疾,就不仅要有“运动式”的打击,更需要建立健全包括检测预警、诚信自律、社会监督、责任追究在内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这其中,我省最近提出的“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安全信息档案”等机制,当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这就是,要把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使用的全过程,以及企业和个人诚信的情况,全都记录在案,构建诚信经营体系,实施全方位的管理、问责、追究和处罚。这些机制和体系,犹如个人和企业诚信的“命根子”,不仅能为食品安全“保驾”,更能为诚信建设“护航”:它能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能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一朝失信,使其不仅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还会受到社会的唾弃。在有些人利令智昏、热衷于疯狂逐利的情况下,很多事实已经证明,仅靠通过理想化的说教,让经营者树立起“诚信为本”的立业意识,是乏力的;仅靠“运动式”的整治手段来促使经营者全面回归到重诚信的轨道,也是未必都能如愿的。而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为核心,建立起一套规范经营者的长效机制,用机制为诚信建设保驾护航,则是治本之策。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昆明信息港
2017-11-23 10:00:39
中国经济网
2014-06-12 07: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