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质检总局新修订的《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民众意见,令食品安全再次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食品召回不同于汽车、大宗电器类商品的召回,食品召回新规一旦出台,能否顺利实施,以及食品召回制度落实的关键点在哪里?为
食品召回非同一般
食品召回新规公开征求意见,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一些被采访者明确表示,在《食品安全法》的基础上,该意见稿对食品召回问题作了具体规定,是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一个进步。一位多年从事食品监管的人士认为,食品因其特性决定了它召回的困难性。一方面,食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销售终端几乎不会留有购买者信息,不利于直接联系消费者实施召回;另一方面,食品生产企业为数众多,全国目前共有食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企业规模决定了其对于召回成本的顾虑。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两三元甚至一两元的小食品如果被召回,又有谁会愿意为几元钱的食品而费时费力地往返于厂家?记者采访时也了解到,2007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曾发布《食品召回管理规定》,但受其可实施性约束,在有些地方基本形同虚设。
诚信和追溯体系亟待完善
天津科技大学一位多年从事食品研究的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食品召回受到各方关注说明整个社会对于食品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但目前的现状是,相关立法及实施细则存在缺失,一定程度导致监管部门在执法时缺少依据。他认为食品召回制度能否顺利实施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企业的诚信程度,二是要建立健全食品的追溯系统,确保食品(包括其原材料)从生产、运输到批发、零售各个环节都有准确真实的信息记录,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追根溯源。”
有关人士认为,企业的诚信至关重要,它将决定企业的各种行为,也直接影响到消费者。针对近年来频发的添加剂事件,一位从事食品添加剂研究的专家认为,添加剂不可怕,可怕的是生产者非法添加、超量添加,甚至以工业用制剂冒充食品添加剂。
企业无害化处理应透明
采访中,有消费者很关心召回后的问题商品是否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有消费者认为,此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是由于个别企业将问题食品“回锅”造成的。虽然这次食品召回规定的意见稿提出严禁再售,但企业无害化处理的不透明,还是令消费者担心难以解决无良商家把召回的食品回锅加工后再出售。一位消费者直言:“食品召回就像‘谁的孩子谁抱走’,可是有谁愿意将自己的‘孩子’扔掉。因此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召回后的商品,是否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大监管。”有社会人士甚至提出,建立第三方处理机构,确保问题商品不再“回锅”。有关人士呼吁,除了加工食品外,餐饮企业餐厨垃圾等也应加强无害化处理的透明度,利于全面提升食品安全。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