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前往首个公租房项目“民心佳园”签约接房的热情。 52岁的郑新议第一个领到新房钥匙,成为民心佳园1栋18-11的“业主”。他也是首批入住
4月16日,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前往首个公租房项目“民心佳园”签约接房的热情。
52岁的郑新议第一个领到新房钥匙,成为民心佳园1栋18-11的“业主”。他也是首批入住重庆公租房的4786户租赁户之一。
“现在有房子住了,心头很踏实!”郑新议说一家三口以前借住在亲戚家,后在南岸租了个一室一厅的房子,每月租金500多元。而现在的新房有60多平米。“租金和以前差不多,我们准备‘五一’就搬进来,五年后再把房子买下来。”
因为收入不高,买不起房,这么多年来,郑新议从来不敢想象自己有买房子的计划。
当天,郑新议小心翼翼地撕下防盗门上的塑料覆膜,在物管员的指引下检查水电气表,又清理起房内的装修残留物。
“阳台上要种花,我喜欢茉莉、桂花、米兰这些有香味的。”老郑开始规划未来。
5月,当老郑一家忙着搬家时,已有近1500多户人早早入住了民心佳园。
28日,公租房第二次摇号配租再次拉开帷幕,申请租住的市民已超过23000户。如此高涨的热情,与民心佳园入住的示范效应不无关系。
不管是首批入住者脸上的笑容,还是二次摇号配租的火爆,我们看到的这些都只是“果”,而究其“因”,离不开将民生置于首位的重庆政府,也离不开助力推动公租房建设项目快速上马的社会各界。
在这趟重庆挑战中国现行单轨制供房体系的破冰之旅中,敢于创新、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华夏银行自然也担当起了重要角色。
华夏银行为民心佳园项目授信16亿元,2010年9月27日发放首笔贷款6377万元,这也是国内银行业发放的首笔公租房贷款。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华夏银行目前实际支付贷款超过5亿元,强有力地推动了民生佳园项目的建设,也将整个城市住房体系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提出“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不难看出,重庆探索“居者有其屋”的双轨供房模式如今已上升为重大国策的高度。
然而,“公租房”这个名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不过才短短一两年的时间。
去年年初,重庆政府作了一个重大决定:用10年时间,为买不起房的中低收入城市居民建设4000万平米公租房,让他们以低廉的租金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
一直以来,中国城市住房轨制从政府全包全揽的计划分配,到主要由市场提供,都呈现出以一种提供方式为主的“单轨制”,难以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住房需求。因此,重庆创造性地提出了让30%-40%的城市居民由政府保障房供应居所,60%-70%的居民则由商品房供应,对城市住房供给实行“双轨制”,以确保“低端有保障,终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新模式。
对于面对近年来房价一路疯涨、一眼望不到头而不堪重负的夹心层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最振奋人心的消息。夹心层的定位,可以说是重庆的创举。从某种意义上讲,公租房对应的人群应该是城市的上升人群,他们目前的财力可能确实难以购买一套商品房,但他们中的很多人有知识、有抱负、有毅力,谁敢说他们中间未来不出现一大批在各行业都颇有建树的成功人士。为他们解决住房问题,也是为了我国的未来。
要建房,除了土地,还得有资金。前3年集中建设3000万平米公租房,其总投资规模至少要750亿元,重庆的财政实力能否支撑这个超大规模的探索?这不仅是外界质疑最多的问题,也是重庆政府面临的首要难题。
除了安排财政投入、中央财政补贴以及能充当“第三财政”的国有资产外,重庆政府还得破解融资这一全国性难题。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在2011年的加速推进,包括社保基金、保险资金、房地产投资信托融资(REITs)等新的资金渠道和市场化融资模式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在国家政策尚未明朗的2010年,各方对公租房建设多持观望态度,作为社会融资主渠道的商业银行自然也面临艰难的选择。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