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学界精英纵论滇中经济区建设 合力舞动滇中经济区“龙头” 26日上午,由省政协主办的云南企业家论坛“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战略中加快推进滇中经济区建设”恳谈会在昆举行。成立
政商学界精英纵论滇中经济区建设
合力舞动滇中经济区“龙头”
26日上午,由省政协主办的云南企业家论坛“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战略中加快推进滇中经济区建设”恳谈会在昆举行。成立省级滇中经济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设立滇中经济区专项发展资金、构建辐射力强的滇中一体化市场体系、将滇中经济区打造成桥头堡的“核心区”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与会政商学界精英的共识。
恳谈会上,昆明市政协主席田云翔、玉溪市市长高劲松、曲靖市政协主席赵建华、楚雄州政协主席延荣科、云南冶金集团董事长董英、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总经理王云等23人相继发言,大家认为,滇中地区具有建设区域经济、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深厚基础和良好条件,应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协调机制,准确定位发展方向,做好规划统筹,加强基础设施,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打造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教育中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应按照发挥比较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烟草、有色金属、石油炼化、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休闲旅游、文化、花卉和生态蔬菜、生物医药和木本油料等产业,将滇中经济区真正打造成集竞争力、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于一身的“龙头”。
会议对参与本次论坛征文并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183篇稿件进行了表彰奖励。
设立滇中经济区发展资金
省政协委员、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李坚谈到,年初,昆明市分别与玉溪、楚雄和曲靖3州(市)签订了《推进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期望共同构建合作与发展新格局,此举意味着滇中经济区建设迈出了关键性步伐,也进一步表明4州(市)加速共建滇中经济区的决定。
李坚说,建设滇中经济区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整体联动、协同发展,并尽快取得实质性成效,必须加大省级层面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推动力度。建议尽快组建由省主要领导任组长、省级相关部门、4州(市)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滇中经济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编制并执行发展规划,协调向国家争取重大政策和项目,建立资源开发补偿、税收共享以及区域环境建设等利益共享和协调机制。分类推进滇中经济区建设,设立滇中经济区发展资金,用于支持滇中地区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整合和公共服务体系等项目,解决单个地方政府难以办好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具体资金来源:一是由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部分;二是集中滇中4州(市)的部分财政分成。此举的前提是省财政对四州(市)继续实施所得税分成,分成部分注入发展专项资金。同时,积极向中央争取促进滇中经济区加快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力争把滇中4州(市)上缴中央的所得税比例由60%下调至50%以内。
武定、禄劝两县合并规划成新兴产业城市
省发改委副主任王喜良认为应将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支撑全省经济增长的引擎。建议构筑”12345+10‘的空间结构。形成一个核心、两条轴线、三个圈层、四个增长极、五大通道,建设十大产业基地。
以现代新昆明都市区为核心,打造立足云南、联系全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资金、商品、技术、人才、信息流集散中心。
打造4个增长极,即:东部曲靖增长极,以构建珠江源大城市为目标,使曲靖成为承接黔桂川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资集结和运输枢纽。
南部玉溪增长极,以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大城市为目标,构建世界级的烟草产业基地、蔬菜花卉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康体休闲旅游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及出口加工基地,发展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五金机电、铸造、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等产业。
西部楚雄增长极,以把楚雄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具发展活力和竞争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为目标,壮大冶金化工产业,加快发展生物产业,建设全省重要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天然药业基地、轻工业基地及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形成并发挥联动滇中、滇西的重要功能作用。
北部武(定)禄(劝)增长极,为弥补滇中经济圈城市链条中的塌陷环节,将武定、禄劝两县合并规划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化新兴产业示范(组团)城市,积极推进倘甸工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建设,加快设立生态产业园区,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科技文化创新、环保等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承接新昆明、联动攀枝花,带动相对落后的滇中北部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
提升滇中经济区城市化水平
省政协常委、云南省浙江商会会长吴建国谈到,滇中地区,因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城乡差异大,应多层次推进城市化,提升全域城市化水平。以点带面,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镇扩城,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吸引更多农村人口向乡镇和县城集中。以线扩带,形成纵横交错的城市带。以高速公路等主干道路为线,把滇中经济区范围内的沿线城市形成多条城市带,这些城市带既是经济发展的增长带,又是城市化发展的扩展带。同时,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城市化发展质量。统筹规划各城市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生物、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具有云南特色和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