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价签”在透支诚信
来源:山西日报
2011-05-24 09:16:10
标有促销价格的海报下,大面积摆放的却不是特价商品。近日,超市这种诱导消费的现象再次被曝光,与之前沃尔玛、家乐福的“阴阳价签”事件“异曲同工”。 种种迹象表明,超市价格欺诈行为并非个例,时
标有促销价格的海报下,大面积摆放的却不是特价商品。近日,超市这种诱导消费的现象再次被曝光,与之前沃尔玛、家乐福的“阴阳价签”事件“异曲同工”。
种种迹象表明,超市价格欺诈行为并非个例,时至今日,无论是洋超市还是土超市,更多的是在用缄默对抗消费者的质疑。零售企业热衷于这样一种价格戏法,并非偶然因素。
沃尔玛、家乐福等素以科学、完善的物流体系体现竞争实力,要说控制成本,国内超市一度难以望其项背。拥有商品价格的优势明显,反倒对小小的价签动些手脚,一点没有国际企业的气度。事实就这样发生了,而且暴露出整体行业的一条“潜规则”。
“潜规则”的出现至少体现出两个问题:一是洋、土超市在成本的控制能力上已经相当,价格优势不在,两者同在一条起跑线;二是为了攫取更高的毛利收入,不断挤压供货商的利益,在同行业竞争下对欺骗行为熟视无睹,以满足各方利益。
小小价签的背后,潜伏众多利益链条,尤其近年来关于“进场费”的争议不断发生。供货商进入超市意在薄利多销,在核算整体成本后,只要对消费者整体吸引力优于超市之外的商品,供货商一定屈服于超市。面对利益,供货商有着天生的弱势本性,即使利益空间不断压缩,也不敢贸然退出。而超市,也不愿把他们逼上绝路,会为共同的利益妥协。因此,为了保持高收益,歪招来了。对于“阴阳价签”,一个偷偷做,一个默默看。
超市不担心东窗事发,一来有“不小心”的托词,二来超市之外大量的供货商挤着脑袋想进入,不怕对一两个开刀问罪。近几年,从对消费者“下套”再到巧妙的“善后”,不少商家对此早已驾轻就熟。
其实,看似获利的超市正在消耗着自己的无形资产。如今,消费者在结账后不再扭头就走,而是站在收银台前仔细端详小票,核对商品价格。这已经表明众多超市开始面临信任危机。任何时候,加强价格自律、诚实守信经营都是企业必须谨记的信条,并将其扎实付诸于行动。一旦企业开始透支诚信,等同透支生命。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