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周明华:身残志坚乐观处世 诚信赢得尊重

来源:荆楚网 2011-05-20 13:46:09

五月的湖北红安县华家河镇台南小集镇,阳光特别耀眼。   沿着曲曲折折的乡村公路,我们来到了周明华的家。   这是一间简陋的“披肩”房,面积不大的屋子里,庭堂、卧室、厨房泾渭分明,里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紧紧有条。

  五月的湖北红安县华家河镇台南小集镇,阳光特别耀眼。

  沿着曲曲折折的乡村公路,我们来到了周明华的家。

  这是一间简陋的“披肩”房,面积不大的屋子里,庭堂、卧室、厨房泾渭分明,里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紧紧有条。庭堂里一张老式的八仙桌一尘不染,天花板用彩色防雨布做成的“吊顶”, 美观实用。墙壁上贴着领袖肖像,还有两个孩子的奖状。屋后是一片菜园,放眼望去,翠绿的白菜和蒜苗青翠欲滴、莴苣在阳光下蓬勃地生长。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只有一只手臂的残疾人的家。周明华大方地伸出右手和我们握手,左手一个空空的袖管在风中摇摆。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一如今天的阳光。

  坚强面对苦难

  1968年,周明华出生在华家河镇徐榨村。不到半岁,他就失去了母亲,是父亲和奶奶,含辛茹苦,把他养大。1988年,年迈的奶奶去世,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1990年,22岁的他在武汉市一家砖厂打工时,不慎将左手落入绞拌机械,被迫做了截肢手术。

  残酷的现实也曾让他有过轻生的念头。但在工友的帮助下,他很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我不能死,我死了,父亲怎么办?”

  强烈的责任感,支撑着他顽强地活了下去。

  可是,肉体上的创伤还没痊愈,精神上的打击接踵而来。年轻漂亮的未婚妻也承受不住亲友阻拦,和他分手了。

  周明华默默承受这一切。1998年,经人介绍,他终于和邻村患有佝偻病的秦福贞组成了家庭。没有花前月下,没有山盟海誓,两个残疾人,不能享受正常人同等的幸福,这是“般配”而现实的结合。“只是为了有个家”,结婚的理由是那样简单!

  2000年,他那长年饱受肺气肿折磨的父亲去世,缺少了这个惟一的健康人,家里的生活更困难了。

  生活,顽强地向前继续。

  2001年和2004年,他的两个女儿先后出世。这个家,多了许多的生气,尽管孩子瘦小,弱不禁风,但四肢健全,残疾的双亲,给了孩子完整的生命,这在周明华看来,是他人生最大的欣慰。看着襁褓中女孩,他的内心充满阳光和希望。他给大女儿取名为周萍,寓意平安。

  然而,灾难如影随形,不幸接踵而至。2008年,爱人患上肺炎,因身体素质太弱,肺炎病情不断加重,最后也离他而去,丢下了两个年幼的孩子和近2万元的债务给他,生活的重担,沉甸甸地压在他身上。

  “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培养成人!”说这句话时,他语气坚定,斩钉截铁。

  他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外出打工了,在老家当起了“泥腿子”。对于一个一只手的周明华来说,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捆稻谷,他是用嘴咬住草绳的一头,配合单手捆扎。用牛犁田打耙,转弯处处他常用脚夹住牛绳帮忙转弯。一天下来,嘴唇磨破了,膝盖也磨起了血泡……

  劳累一天,晚上还要照料孩子。给孩子洗澡,他手脚并用,把孩子放在左脚上,再用右手洗澡。当爹又当妈的日子,有苦也有甜。孩子是他的未来,他的希望,他的一切。

  在他看来,土地是他最现实养家糊口的资源。他把别人不种的田和地都承包过来,花生地由过去的3亩发展到5亩,到现在,一直发展到10亩。他种上花生,黄豆等经济作物,每年能收入2000斤花生。

  “他一个人种了近8个人的地”,邻居陈河清感慨地说,语气里充满了敬佩之情。

  “别看他有残疾,干起活来绝不亚于一个正常劳力。”台南街上的泥瓦匠黎孝生说。

  每到春天,他同其他正常人一样,单手到山上捉蜈蚣,每天能卖几十元钱补贴家庭开支。

  “活就要活出一点质量。”说这话时,我们感叹它就出自一位残疾人之口。

  “脚在泥中走,志在云中行!”,邻里人用这样的话表达了对周明华的赞赏。

  乐观处世为人

  2008年,为了解决两个孩子就近入学,他在台南街卫生所旁建起了一个临时住所。

  台南是华家河镇南部的一个小集镇,住着几百户人家,有商店,卫生所,学校,自从周明华来到小镇,一些好心人常来这里看望他。而周明华,也用一个残疾人的乐观,善良,向上,影响着身边的人。

  周明华好客,打棉被的金建军常到卫生所来玩。有一次回家晚了,周明华热情地请他吃了晚饭,从那以后,他们俩结成了好朋友,没事的晚上,他俩常结伴一起外出捉蜈蚣。

  相处熟稔了,大家开起了周明华的玩笑,把他戏称为“一把手”,他也乐得别人这么称呼他。后来,别人干脆叫他“老一”。

  “老一”在台南街上还有些名气,也有了一些人气。他的乐观开朗,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一位好友每到暑假就动员自己的孩子去帮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你帮天他一天,他帮你一辈子!”。是啊,帮他是体力上的,但,在他身上,你吸收和获取的是那种在困境中依然挺立前行的精神和力量!

  台南小镇,民风淳朴,常有三五好友邀约一起聚会小酌,伙伴之间,谁家有了喜事,周明华总是出面组织大家一起凑份子热闹一下,聚在一起,放鞭炮,喝酒吃肉,热热闹闹。

  在大家的心目中,周明华是一个合格的组织者。遇到有人惧酒不应约的,大家便打趣:“老一”来约,你敢不来?这个时候,周明华便满足和欣慰地笑起来。

  好心的邻居和伙伴,给了他很多无私的帮助。

  到台南小镇安家时,找不到合适的房子,卫生所的负责人金贞波破例让他在卫生所旁搭建了一间临时住房,同时把旁边一间房以每年100元低价租金租给他。建房时,同村伙伴陈河清不仅把砖赊给他,还帮他盖房。

  农忙时节,他的家里常常堆满了从地里收回来的花生,不用开口,家里常常聚满了为他帮忙的人,摘花生,剥花生。同村的陈河清还经常带上老婆王运全一起给他帮忙。

  台南街上卖农资的老板陈友财,看他一只手使用喷雾器不方便,便主动帮他把喷雾器进行了改装。

  好心的同伴还给他出主意,帮他办了一个娱乐活动室,让他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补贴生活。

  去年10月,大女儿周萍满10岁,好心的伙伴和亲友,都赶来凑热闹,送贺礼,把女儿的生日宴会办得热热闹闹。周明华很珍惜亲友的情谊,他家庭屋张贴的一张醒目的大红纸上,至今还保留着参加女儿生日宴会的60 多个人的姓名。

  对好心人的帮助,他怀抱一颗感恩之心,用自己的善良和纯朴,回报着他们。

  夏收时节,花生除了供一家人食用油开销之外,榨出的油常作为礼品送给那些曾帮助过他的人。

  农忙时节,他常常给那些给他帮助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帮人挑秧,盖房时帮人递砖头,和水泥,做小工。

  有人劝他说,你可以去找国家要一些救济。他说,我能干能动,为什么要去找国家!后来,村里出面,给他家办了低保,每人每月有50元救助资金。拿到这笔钱,他感动不已,“有了这笔钱,家里的条件好多了,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啊”,说到这里,他又憨厚地笑了。

  诚信赢得尊重

  周明华重信义,讲诚信,在朋友中有很好的口碑。

  1998年结婚,家里借债1万多元。对于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这简直是个可怕的数字。

  两个女孩降生,由于妻子身体不好,不得不实施剖腹产,而每一次的费用就是2000多元。大女儿周萍降生里,由于爱人营养不良,孩子早产,体质虚弱,在医院里住了近一个月,两个孩子来到世上,把他有限的“积蓄”也差不多花光了。

  2008年爱人从生病、住院到去世办理丧葬,先后花了近2万元。

  经济压力沉重,有时免不了向人借些债务。但他都会在承诺的期限内一一还清。

  我们问他:“有没有人怕你还不起钱,不借给你呢?”

  他笑了笑:“没有。”

  “他不欠别人一分钱,讲信用,从不拖欠耍滑”,原台南信用社主任刘昌诚对他的品行赞赏有加。

  据刘昌诚介绍,信用社里一笔贷款是以前他父亲转下来的陈帐,他毫不知情,但他不仅认下了这笔帐,而且还一点点地把所有信用社的欠帐还清了。

  当初信用社拿着这笔欠条来到周明华家里,是不抱任何还帐心愿的,因为他们知道,这笔帐周明华毫不知情,并且,他本人生活那么艰苦,拿什么还呢?

  周明华说:人死帐不乱,父债子还,天经地义!他语句铿镪,落地有声。

  周明华与命运顽强抗争,不悲观,不抱怨,用微笑面对生活,用感恩回报社会,用善良、诚信与人缔结美好情谊,用勤劳浇灌“阳光”的生活,赢得了邻里和社会的尊重。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高考枪手:想举报代考怕遭报复


信息时报 2014-06-24 00:46: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