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县方碑村群众在诚信中求发展
来源:人民网
2011-05-18 17:02:23
过去靠“借助”修建新家园,如今靠“借脑”发展新产业,既要建房子还要找票子,四川安县方碑村用诚信和勤智做活“借”字文章,实现了全村群众灾后从安居到兴业。 5月的安昌
过去靠“借助”修建新家园,如今靠“借脑”发展新产业,既要建房子还要找票子,四川安县方碑村用诚信和勤智做活“借”字文章,实现了全村群众灾后从安居到兴业。
5月的安昌河畔,方碑村焕然一新,充满城市气息:一条水泥马路穿村而过,两边是一排排川西民居风格的“联排别墅”。后面,是大片的油菜地。村中央,村委会办公楼、卫生服务站。“一财”村民广场崭新呈现。
5月12日早上还不到8点,这个“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的灾后新村,便像过年一样格外热闹。村民们分院落和田块簇拥着以四川农业干部管理学院赵平飞院长为主的一批省农业专家,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借脑”活动。
据安县农业局局长柳跃才介绍,今天已经是今年专家教授第八次到方碑村为村民“借脑”了。
在方碑村产业园,100亩蔬菜大棚煞是抢眼。大棚内,近10位农技专家,正在指导当前蔬菜的科学管理和病虫防治。“有了专家定期来进行技术指导,我们这个大棚蔬菜长得就是好,现在辣椒、黄瓜都已经上市了,效益还不错。”村民刘高飞一边虚心请教农技专家,一边整理大棚里的塑料膜。
刘高飞是方碑村的普通村民,震后,北京一个家庭通过“一帮一”无息借款1.5万元给他建新房,按照计划,他在五年内将借款还清。家园建好,他通过打零工、种蔬菜,在今年4月底将借款全部还清,比计划提前了三年。
为了让村民能有更多的发展门路挣票子,还借款,去年5月村里开始搞蔬菜基地,成立了“安县升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单打独斗力量有限,刘高飞也想入股发展,可是最低要5万,他资金差口还有2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秘书长何志毅得知这个情况后,再次联系北大和社会企业同盟无息借款2万元给刘高飞,用于入股发展蔬菜产业。“这一次借钱,对我来说意义太重大了,不把这个蔬菜产业做好,我绝不甘心,计划明年把钱还清。”当再次拿着2万元借款的时候,刘高飞眼角湿润了。现在,他几乎天天忙碌在蔬菜基地,既当技术员,又当管理员,还被社员集体选举为安县升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
2011年5月12日,距2010年5月12日四川安县方碑村群众诚信还款刚好一年。面对诚信还款的群众,北大和社会企业同盟大力倡导,许多知名企业关注方碑。借力“一帮一”灾后家园重建援建团队资源,方碑村得到资金、市场、规划、技术、人才等全方位的支持,目前,全村21户全部提前还清借款的村民再次得到无息借款,首批再次借款42万。和第一次的区别在于,这次借款是为了村民搞产业发展。
除了二次借款,众多专家教授也带技术上门指导发展,方碑村人用诚信和勤劳赢得了社会更加广泛的支持,用智慧和实干开辟了发展新天地。
“我们村最大的变化还不是外观上。”在村党支部书记李付军看来,方碑村最大的变化是村民心态和观念上的。“外界的资金帮助让村民建立信心,诚信还款让大家增添了信心,如今,再次借款和各方专家送金点子、新技术,大家思维更开阔,主动谋求发展。”
说干就干。村支部书记李付军带领群众利用耕地、林地、河滩地入股、承包或土地流转,开办种养殖业来招商引资,产业实行整体规划、分片养殖、自愿参与的原则,牵头集资成立了以“安县升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县方碑种鸭专业合作社”为主的七个专业合作社,运用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操作模式,建立了方碑村自己的产业园。
村民可以入股,按比例分红;也可以自己创办种养场,加入合作社;还可以在产业园打工。产业园区带动了420户老百姓发展致富,解决了剩余劳动力,让年龄偏大的外出务工人员回本地也能挣上钱。2010年,方碑村人均纯收入达6528元,超过全镇人均纯收入630元。
建立产业园区并不是方碑村人的终极目标,面对各方支援,该村知道仅仅创建产业园区还不够,必须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先机。
通过多方考察和学习,方碑村因地置宜,确定了千亩蔬菜基地目标,以“安县升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将在方碑、柴育、长生、明月等村建立年产10万公斤蔬菜,年产值1000万元,年纯收入500万元以上的3000亩蔬菜基地。
以养殖樱桃谷种鸭为主导,与绵樱鸭业联系合作,带动发展种鸭养殖基地,计划三年修建20个养殖小区,10万只种鸭,年产1820万枚蛋,年产值3094千万元,年纯收入可达500万元以上。
同时,充分利用荒山坡、荒废河滩地,全力打造生猪、肉牛、山羊、水产养殖;在8、9、10组山林带发展以核桃、樱桃、桃树、杏树为主的800亩干果栽种;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蔬菜基地建设项目,以原生态林区、河畔区和生态蔬菜基地,大力引资,推进农家乐和旅游观光的发展。
现在,100亩钢架大棚蔬菜已经投入使用,200亩竹架大棚计划在12月底投入使用,今年底完成400亩的常规蔬菜种植;已建设成6个养殖小区,养殖种鸭20000只,部分已开始产蛋。
如今,行走在方碑村产业园,感受到的是方碑村发展的强劲脉动。一个个“特色规划”的背后,是对方碑发展和百姓增收致富方面的深层次考量。
难以想象,在三年前的那场大灾难中,这里几乎被夷为平地,15人遇难,95%以上房屋垮塌。450户农户中,有420户需要重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6890万元。
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秘书长何志毅带来了称之为方碑村实验的“一帮一”援助模式,通过无息借款,帮助老百姓解决建房资金差口。何志毅介绍,之所以是借而不是捐,一方面,受难的人不会觉得自卑,有借有还;另一方面,借款的方式更能让灾民有自立的意识,有利于他们快一点恢复经济自立。
2010年4月15日,方碑村举行集体换款仪式,现场村民集体还款20万元。按照五年还款计划,今年将偿还60万,目前,村民已经完成50%的还款任务。方碑村民的诚信还款,让二次借款成为可能。
“我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李付军说的很有底气。“一帮一”援助模式,推动援助由物质支持向智力支持延伸、由单方受益向社会多赢延伸,内生的重建力量越聚越大。从借钱到借脑,方碑村借力北大、社会企业同盟和社会各方支援,用勤劳和智慧,在诚信中求得新的发展。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