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洋奶粉涨价多少 信用就值多少价

来源:南方报业网 2011-04-30 10:12:53

洋奶粉涨价,自4月以来部分品牌提价10%。媒体发出惊呼,发改委纷纷约谈国内企业时,洋奶粉顶风作案,底气何在?   洋奶粉的涨价理由颇具本土特色,声称受成本上涨、配方改变等因素推动。但业内人士指出,即便不涨价,洋奶粉的毛利率也在60%左

  洋奶粉涨价,自4月以来部分品牌提价10%。媒体发出惊呼,发改委纷纷约谈国内企业时,洋奶粉顶风作案,底气何在?

  洋奶粉的涨价理由颇具本土特色,声称受成本上涨、配方改变等因素推动。但业内人士指出,即便不涨价,洋奶粉的毛利率也在60%左右,成本上涨的理由根本说不通。

  洋奶粉顶风涨价,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极度恐慌。

  2011年3月,据海关总署数据,八成以上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质量优于国内奶粉,大部分消费者选择购买国内生产的进口奶源奶粉或通过网购等方式购买国外原装奶粉,甚至越来越多国内乳品生产企业,为适应国内消费需求也开始使用进口奶源,导致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居高不下。报告指出,当前洋奶粉已垄断一线城市市场,洋品牌已占据国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80%以上的份额。而我国近2000家乳企中,规模较大的200家企业30%在亏损,其余1800家规模较小的企业绝大部分亏损、甚至停产。

  洋奶粉层层进逼的过程,就是国产奶制品安全信用节节败退的过程。

  据农业部数据,截至2010年11月底,中国奶粉进口总量达到37.06万吨,进口奶粉已与国产奶粉平分秋色;预计到2011年,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超过50%,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蚕食。今年1月10日,在中国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与全产业链模式研讨会上,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再次披露,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达60%,而到2010年,进口奶粉已经与国产奶粉平分秋色。

  国内的消费者并非不爱国货,但市场信用已经影响到生存质量。三聚氰胺事件刚消停,两年后蒙牛、伊利的A股股价恢复常态,迎来了双汇瘦肉精事件;瘦肉精事件未了,蒙牛再爆中毒事件,榆林榆阳区食安委公布的检测结果显示,出事的蒙牛牛奶并未检出致病菌,但没有解释学生不适的原因,暗示臆症集体发作遭到媒体炮轰。此外,墨汁粉条、毒素腊肉等,让消费者如坐针毡。不要说到香港扫货,只要能力所及,就是到北极扫货,中国的家长们也会义无反顾。

  处于食品安全恐慌之中的中国消费者,正在给食品信用最高的溢价。这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规则,洋奶粉价格上涨,并非成品上升或者利润下降,而是在收获信用溢价,试探中国消费者愿意为信用支出多少。只有信用食品获得了高额溢价,中国的企业才愿意付出成本打造信用体系,如果信用一文不值,企业就会视信用如敝屣,从这个角度说,洋奶粉涨价刺激国内企业,未必不是好事。

  一个市场的质量底线是食品与药品,都与生命息息相关;一个社会的秩序底线是公平的法律,两大底线受到挑战,社会也就失去了安全边际。

  面对洋奶粉涨价有两种做法:或者斥责国外乳制品企业趁火打劫、顶风作案,游说政府部门约谈国外乳品企业,让这些企业打消涨价的念头;或者加强制度建设,在制度上让造假者付出终生难忘的代价,从文化上让全民族对普遍的失信进行深刻反思,对民族的诚信刮骨疗毒,从市场上对于信用给予高价。只有三管齐下,才能治愈造假顽疾。否则从上到下的造假者将食髓知味,从历史到食品,无处不假。

  笔者坚定地支持后一种做法,并且,正是出于爱护民族品牌的本心,希望为洋品牌涨价放行。无论国货洋货,都应该享受同样的信用溢价;无论消费者贫贱富贵,都应该有起码的安全保障。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信用债:抗跌有理但未必无忧


中国证券报 2017-11-10 14:12:34

全国首家独立第三方社会信用平台正式运行


中国日报网 2016-03-15 15:01:00

泛亚陷400亿庞氏骗局漩涡


2015-09-26 08:54: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