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全球性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与可持续发展曲线,无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与本质。这核心与本质里又蕴含着人们对过往文化历史中精粹部分的传承与对接,以及对此时代的积极性改变和对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全球性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与可持续发展曲线,无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与本质。这核心与本质里又蕴含着人们对过往文化历史中精粹部分的传承与对接,以及对此时代的积极性改变和对未来的展望。而所有的一切都集中在环境这惟一的点上:美好生活之环境,时代发展之环境——我们谁也离不开这个与时俱进的环境之中,来承载我们的幸福。
对旧城区进行综合改造,是安宁市委、市政府按照“现代新昆明西部新城”及“543倍增计划”以及全域城镇化的要求,围绕安宁发展为“中等城市、养生名城”这一目标作出的重要决策。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盘活城市资源,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城市形象和城市环境,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活跃城市经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真正让这一区域内的居民“住”得舒适,“商”得繁华。
旧城改造被确定为安宁市2011年最大的民心工程,表明了在时代发展趋势中市委、市政府改造旧城区,关注民生幸福与发展的决然之心。
大势所趋的惠民举措
安宁市旧城改造范围,东起螳螂川西岸,西至人民路,北抵安楚公路,南至东湖铁路桥,规划面积约1.6平方公里,覆盖安宁整个老城区。
近年来,安宁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形象不断提升,使安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而旧城区道路、绿化、排水等市政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落后、不配套,交通拥堵,老城区相当一部分危旧房屋、商业综合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日益突出,作为城市经济和文化核心区的旧城区呈现“有中心城区定位、无中心城区地位”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城市功能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中等城市发展目标需求。
为此,安宁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对旧城区进行综合改造。目前,拆迁工作已全面启动,据市旧城改造规划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拆迁办主任张宏斌介绍,经过半年的前期深入工作,已深深感受到该区域内驻地单位和居民改造意愿强烈,走出旧城区,住上设备完善、干净整洁、基础设施齐备的居住小区,及将旧城区打造成集中体现商业服务、高端休闲商住、市政公用配套齐全的金色螳川商贸城,成为旧城区广大群众长久以来的期盼。为此,安宁市制定了极具科学发展方向的旧城改造控详规和人性化的拆迁安置方案,这些都将为旧城区内的广大被拆迁群众谋取最大限度的优惠与利益。
科学规划“商住”
旧城区建筑老旧零乱,人员聚居复杂,卫生脏乱难治,道路狭窄,人居环境差、密度大、配套设施落后,安全隐患众多,直接影响着广大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安宁的城市形象。另外改造范围内用地情况也错综复杂,有出让土地、划拨土地及商业、居民租用土地等形式,单位分布杂乱、有改制企业、商业、教育、医疗卫生等。
针对这种情况,新城区多方借鉴,总结经验,从关注民生、惠民益民、科学发展的层面,以独具开创特色的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三问”原则,向知情人问清基本情况,向专业人士问询科学发展思路。旧城改造前期准备工作从一开始就将自己摆在惠民利民、科学发展的位置上,制定出住宅以回迁安置为主,鼓励异地安置和货币补偿,商业就地安置的方案,使旧城改造前期准备工作在科学发展观中散发出结合群众实际性情况及区域发展特性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气质。从而脚踏实地地开展下一步工作,为群众谋福利,为安宁的全面发展增添亮色。
该区域被拆迁群众异地、回迁安置均选址在交通便利、居住环境优良的城市门户区和平新区金色佳园、东湖湖畔市中医院地块和交通要道安楚公路旁的综合大楼至老公安局地块。为增强旧城改造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市委、市政府将其整体包装为“金色螳川商贸城项目”。根据金色螳川商贸城项目开发计划,旧城区域将打造成持续活力繁荣的综合中心区、承载历史记忆的文化核心区,使安宁旧城区形成“一心、一带、两湖、三组团”协同生长的城市中央商务区。一心:以百花湖公园及周边为主的商业文体娱乐核心,发挥金方商业中心、伊皇购物中心、太和商业项目等商业主体的“触媒效应”,激活金方路、湖滨路、连然街等地段的商务功能。一带:以螳螂川为轴向,合理布局,构建集景观、休闲、金融、商业服务、商务办公为一体的经济文化发展廊带。两湖:以原有的百花湖公园、东湖公园为基础,按照“保持特色、优化景观、提升功能”的原则,进行适当改造,使之形成与周边商贸服务业相匹配的高档次公共休闲服务空间。三组团:形成以东湖、官厢街片区为主的商业组团;以连然街、金方路两侧片区为主的商住组团;以中华路以南片区为主的商住组团。
“住”的舒适“商”的繁华
2010年,按照历史与现代、人文与时尚、尊重与创新相结合的思路,《安宁市旧城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出炉。规划将老城区作为全域城镇化的主战场,对旧城改造进行重新定位和再包装,进一步优化、提升和完善产业布局、功能布局和空间布局,按照“基础设施优先、安置补偿优先”的原则,去年11月,安宁市先后启动伊皇购物中心、太和商业、金方商业广场改扩建,金色螳川商贸城项目回迁安置房、配套道路滨川路、中华路延长线等项目。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制定了拆迁安置补偿方案,明确“以回迁安置为主,鼓励异地安置和货币安置”的原则,维护回迁群众利益,落实被拆迁居民的住房保障。如回迁安置以产权调换为主,按完全产权框架、砖混结构住房1:1的比例进行置换,不补差价进行回迁。对于旧城改造范围内被拆迁住房建筑面积小于70平方米、且经济收入较低的困难群体,在本人自愿的情况下,采取异地等价置换方式(完全产权拆迁面积与异地等价安置置换面积比例:砖木、土木结构1:1.3;框架、砖混结构1:1.4)在位于主城门户区的和平片区金色佳园三期进行安置。
精心组织下的周密实施
为顺利推进安宁市旧城改造工作,2010年6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安宁旧城改造规划建设指挥部”,由市委书记李树勇担任政委,市长王剑辉任指挥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政法委书记、市纪委书记、市人大联系副主任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副指挥长。下设综合办公室、拆迁办公室、规划建设土地办公室、投融资办公室四个内设机构,从各单位抽调精兵强将作为专职工作人员,为旧城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
为确保动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拆迁办抽调一批懂政策、乐奉献、有经验、能吃苦的工作人员组成强大的拆迁队伍。在动迁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熟悉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及业务知识。在摸底调查过程中,拆迁办工作人员广泛了解群众拆迁意愿,收集群众对拆迁改造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增加综合大楼至老公安局地块作为二期回迁安置房新址,就是在听取广大拆迁户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和调整。
在拆迁过程中,安宁市确立了“依法拆迁、文明拆迁、和谐拆迁、友情拆迁、阳光拆迁”的工作原则。依法办事、照章办事,贯穿于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工作步骤,对所有拆迁户做到安置拆迁补偿协议内容公开、旧房评估公开、回迁安置房源公开、领号和选房结果张榜“四公开”,保障了被拆迁群众的人权、知情权和合法权益,对拆迁户应享受的、应得到的利益与优惠决不克扣。并建立健全应急机制,以备及时处理非正常上访和突发事件。
旧城改造首期拆迁涉及拆迁户562户,单位36家,拆迁面积76800平方米,至今已有90%以上的拆迁户签订了协议并腾空了房屋,拆迁工作如火如荼进行中。二期项目涉及4#、7#、8#、11-1#地块,拆迁面积286960平方米,涉及拆迁户约2000户。目前7#百花公园地块3月30日开始领号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至4月24日,7#地块共184户,领号164号,已签协议136户,签约率为73.91%;4-1#盐场村安置地块4月6日开始领号签协议,至4月24日,4-1#地块共515户,领号462号,已签协议435户,签约率为84.46%。与此同时,11-1#东湖地块安置房及金色佳园三期异地安置房建设全面启动。
“一个城市的形象,就是一个地方的脸面,决定着投资吸引力,左右着商贸人气。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享受环境改善带来的福祉,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市委书记李树勇一语中的。通过实施旧城改造,原来低矮、无序的破旧房屋,将变成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新区;喧闹拥挤的旧城,将变成繁荣而又安宁的新区,城市环境将更加优美,城市居民生活将更加方便,道路将更加宽畅,居民的生活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将明显增强,社会发展将更加和谐幸福,城市品质将明显提升,城市魅力将更加凸显,广大人民群众将搭上幸福的快车,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