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法制办日前全文公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该条例总则中指出,开展征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一种公共
国务院法制办日前全文公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该条例总则中指出,开展征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一种公共社会,当然须有与公共社会相适应的道德性基础。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分工,分工的拓展才会带来经济效率的提高。但社会分工的另一面,是人们的需求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得到满足;交换能大范围地展开,需要在陌生人之间存有基本的信任关系。否则,当欺诈、制假卖假等败德现象成为市场常态时,每个人都会成为其中的受害者,你今天出售伪劣商品可能获利,可明天你就可能买到更致命的有毒商品,最终没有人可以幸免,而市场则会就此走向解体。
但如果以诚实守信、公正交易为核心的道德准则成为社会共识之后,市场秩序扩展的“交易成本”就能大大降低。因此,要实现市场秩序的不断扩展,超个人的“社会性道德”基础必须建立起来,人与人之间必须遵循共同的行为伦理。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性道德,正是传统中国社会需要加强的一环。如费孝通先生所指出的,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私性”的社会,是“乡土中国”。在这种以亲缘关系为联系纽带的秩序格局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私人关系”,社会关系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维系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是个体化的道德,是“爱有差等”,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道德准则。由于人与人之间缺乏无差异的道德准则,陌生人之间的基本信任关系很难建立起来,于是以交易为联系纽带的市场秩序无法大规模扩展。
由此反观今天的中国社会,市场主体的失信行为的确普遍存在。从去年的毒奶粉事件中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诚信缺失到了一种怎样严峻的程度,开展征信管理的确刻不容缓。可是,在企业和自然人之间,诚信缺失最严重的主体是谁呢?在我看来,当然是企业。层出不穷的产品质量问题,企业违反各类法律法规的现象,已经到了让人见怪不怪的地步了,连婴儿奶粉中都敢加入毒素,还有事情不敢做呢?而对市场经济危害最大的,也是企业的失信,企业产品是专业化生产的,专业化生产的产品有一个基本特征是“信息不对称”,即消费者很难获得关于企业产品的有效信息,在企业行为失范时,消费者的维权成本非常高。如果消费者对企业的失信行为束手无策的话,这样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景就太令人担忧了。
企业失信的行为屡禁不止,原因在于缺少有效的制约机制。征信管理作为监管市场的一种重要手段,就应该抓住这个要点,率先和着重对企业的诚信进行监管、评估,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此次公布的条例表明,征信管理的主要对象被定位为自然人,居然连居民水电煤气缴费也纳入征信范围,这是本末倒置了。条例应该大力补充对企业诚信进行采集和监管的条款,并以及时公布信息作为约束手段,以引导企业建立严格的自律机制。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