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 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这意味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将告别无法可依的时代。 我国征信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已有较大的发展。市场对征信业务的需求日趋扩大,征信机构的数量逐渐增加,
10月12日, 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这意味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将告别无法可依的时代。
我国征信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已有较大的发展。市场对征信业务的需求日趋扩大,征信机构的数量逐渐增加,征信业在经济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但是由于征信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没有建立相关的行业自律和法律规范,政府对征信业的监管长期缺位,使征信业的发展呈现市场秩序混乱、征信服务不规范等现象。《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首先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同时采用了较为严格的“机构准入”,对征信机构开展征信业务时所要遵循的一般规范作出了规定。出台管理条例,对于改善征信市场机构设置混乱、业务开展无序、征信内容随意等现象,进而推动社会诚信建设,无疑有重要作用。
促进征信业的有序发展固然重要,保护个人信息权益也不可忽视。如何防范征信机构滥用征信权力、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同样是征信管理立法的应有之义。征求意见稿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征信机构不得收集信息主体的民族、家庭出身、身体形态、疾病和病史、收入数额、存款、不动产、纳税数额等个人信息;规定信用信息不能用作约定之外的其他用途;在公民知情权的保障上,规定个人每年有一次免费获取其信用报告、提出异议、要求更正的权利……这些规定,不仅约束了征信机构的行为,而且为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预设了救济渠道。
一部新的法规出台,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要保证法规的科学性、准确性、可行性,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吸收民意,是至关重要的。每个群体有不同的利益,对法律规定有不同的意见。让不同的群体利益得到表达,在不同征信主体之间、征信主体和信息主体之间实现权利和利益平衡,这正是“征求意见”的初衷。而通读整个文本,人们不难发现,其中尚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
比如,目前一些地方征信系统随意设置征信内容,在未经论证的情况下,将手机欠费记录、水电气滞纳金记录、醉驾记录等加入到个人征信系统中去,成为负面信用记录的“黑锅”。征求意见稿应该对征信内容由谁决定、征信程序如何执行这两个关键问题,作出明细而具体的规定。
此外,如何改变征信机构与信息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是《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一个较为明显的“短板”。在很多情况下,所谓的“信用污点”是个人无意甚至征信机构出错而造成的,个人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并提出异议。因此,理应要求征信机构履行提前告知的义务,而不是等到不良记录被纳入征信系统后再告知。对于征信机构通过什么样的程序履行告知义务,如有异议应如何处理,法规也应作相应的规定。
各种意见不仅代表了不同利益,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这些意见,应按照相应的程序,充分斟酌,合理吸收,这对于完善征信管理法规,促进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公正,是必不可少的。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