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硫磺熏蒸出失信与缺位的残渣

来源:山东商报 2011-04-07 16:01:31

赵顺清/绘   央视记者暗访中药材主产地甘肃省陇西县,发现这些药材并不是收获晒干之后就直接上市销售,而是经过一个特别的加工环节硫磺熏蒸。对于这

硫磺熏蒸出失信与缺位的残渣(图)
赵顺清/绘

  央视记者暗访中药材主产地甘肃省陇西县,发现这些药材并不是收获晒干之后就直接上市销售,而是经过一个特别的加工环节硫磺熏蒸。对于这个加工过程,当地人三缄其口,当发现记者对此进行调查的时候,加工药材的人非常紧张,甚至抢走了记者的摄像机。(4月3日央视《经济半小时》)

  硫磺熏蒸,这个一度在食品行业闻之色变并成过街老鼠的加工伎俩,再一次摇身一变,成了中药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过,硫磺熏蒸中药绝对不是真正的中药炮制技术,而是一种避免中药被虫蛀的加工手段,其影响和后果之坏,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把救命的中药变成了害人的毒药。

  这样的“恐怖”技术,若不是媒体暗访调查,抽丝剥茧,寻常人哪能知其中猫腻。曾经有国医大师不无忧虑地表示,中医出问题,首先就是出在中药。言外之意,即现在中药的质量每况愈下。硫磺熏蒸中药,这一行业内几成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再一次凸显着现实的荒诞与悖谬,让每个人在面对救命的药物时,也不免心生胆寒与恐怖。

  究竟是什么造成硫磺熏蒸中药这样的可怕乱象?毋庸讳言,首先是从业者商业伦理的缺失。为了药品避免虫咬和方便保存,哪里还管什么药物质量,这样的从业者,哪里还有一点道德的血液,商业伦理在他们那里,恐怕只能是浮云一般。缺乏职业操守和底线道德的从业者,不仅是在危害公众的生命健康,同样在消弭公众的信任,是在自绝后路。

  在硫磺熏蒸近乎成明规则的药品圈,监管者不可能不知道。即使是最普通的药品监督员,恐怕也能分清熏蒸药物的性状,能明晓其危害。之所以硫磺熏蒸中药如此猖獗,监管的不到位和不作为难辞其咎。试想,如果药品监管部门能在刚刚发现硫磺熏蒸中药时就能对其制止,或者给予其必要的处罚和惩戒,相信没有哪个药商敢冒这样的风险去熏蒸中药的。正是缺位和不作为的监管给了硫磺熏蒸中药充足的水分和土壤,才导致这一行业乱象积重难返。

  当救命的中药变成了慢性毒药,发生在这一系列事件中的急功近利、麻木不仁,是我们这个社会信任与责任难以承受之重。当煮鹤焚琴、唾面自干代替了诚实守信的商业伦理,当无人负责、保护不力变成了监管常态,我们每个人必然成为难以逃脱的受害者。在这个“艰难而伟大”的时代,我们又可以相信什么,又有什么可以让我们足够托付?这是硫磺熏蒸中药留给我们的一个沉重的思考题。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民用无人机施行实名登记


互联网 2017-06-04 15:10:04

“夺命快递”悲剧何以发生


网络 2013-12-26 23:45:3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