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破坏容易立信难,失信成本仍太低

来源:中国网 2011-03-30 14:18:30

主持人:消费信任的建立,不是基于单个的服务或产品,而是一个持续化的过程,这个建设需要负责任的企业始终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一旦松懈,再辛苦建立的诚信形象也将功亏一篑。所以企业不能指望靠第一眼体验来完成信任的建立。很多企业,往往没能坚

  主持人:消费信任的建立,不是基于单个的服务或产品,而是一个持续化的过程,这个建设需要负责任的企业始终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一旦松懈,再辛苦建立的诚信形象也将功亏一篑。所以企业不能指望靠第一眼体验来完成信任的建立。很多企业,往往没能坚持,看重眼前利益、经济效益,忽视了长远利益、社会效益。

  于仁竹:消费信任,从商家角度讲就是顾客的忠诚度,这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商家能建立并扩大这种信任,就能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但这一过程的成本很高。所以,有的企业就很可能产生破坏诚信的侥幸心理。对消费者来讲,让他相信一个企业,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破坏起来却很容易,一旦形成了不诚信的印象,那恢复起来就会异常艰难。

  张志民:中国的牛奶行业接二连三出现诚信问题,完全是部分不法企业见利忘义,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置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于不顾。消费者一旦对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失去了信任,那恢复将是一个更加艰难的过程。现在国外同类奶粉的价格比国内高很多,其营养成分相差无几,但国内消费者仍然热衷于购买进口奶制品。

  刘力时:与很多国家相比,在我国由于破坏诚信的成本太低,才造成了很多企业敢越雷池。在日本,如果某企业出现了欺诈,那它就必须退出这个行业,整个社会对它也将不能容忍。而在中国,社会对不诚信企业的容忍度过高,这降低了不诚信的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纵容了不诚信。个别垄断企业,赖其垄断地位,不讲诚信,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他们的不诚信成本往往更低。

  穆勇:在德国,坐车是自觉投币的。如果有逃费,一旦被发现,就会被留下跟随你终身的不良信用记录,我国不诚信的成本就没那么高。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8亿人纳入征信体系只是一个开始


网络 2013-12-14 13:25: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