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保险机构内部信用评级的架构问题

来源:中国保险报 2011-03-24 09:53:12

实务分析   在保险机构内部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过程中,评级模型和评级系统的研发与检验是相辅相成、循环强化的。这种体系架构,有助于推动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不断完善。   信用评级工作的基本前提是评级的有效性。与专业评级机构作业流程不同,保

    实务分析

  在保险机构内部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过程中,评级模型和评级系统的研发与检验是相辅相成、循环强化的。这种体系架构,有助于推动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不断完善。

  信用评级工作的基本前提是评级的有效性。与专业评级机构作业流程不同,保险机构内部评级不仅需要保证信用风险的有效甄别,同时,必须强调与机构其他内设部门的协作。这意味着,内部评级作业是镶嵌在整个债券投资流程中的子流程,而非孤立的。这就衍生出内部评级遵循的两个规则: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要同时满足有效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内部评级作业面临两难的境地:没有实地调研,难以从根本上保障有效性;进行实地调研,则基本上失去了评级的时效性。

  当前,内部信用体系建设基本上处于如下阶段:依托专业评级机构的现场调研报告(公布的评级报告)和发债主体公开的财务信息,逐步丰富样本数据库,不断细分、调整、优化评级模型和评级系统,在满足时效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保障评级结果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

  基本架构及实现层级

  就其职能而言,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可以在保险机构逐步实现四个目标:一是对投资部门送达的意向债券,进行信用评级(被动);二是在债券市场上,遴选出高“收益/风险指数”的优质债券,并反馈给投资部门作为投资参考(主动);三是定期对债券池进行风险预警,并对投资策略进行评估;四是危机管理,当债券出现违约信号时,提出应对措施并作出违约损失率评估。

  信用分析师队伍建设,评级模型和评级系统的研发、校验及完善,是构筑整个评级体系的两大支柱。鉴于内部评级既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规则的强约束,又存在信用分析师队伍建设的发展瓶颈,评级模型和评级系统的研发、校验及完善,必然成为推动评级体系逐步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发动机。从进入评级体系目标的第二层次开始,评级模型就成为大样本评级作业必不可少的工具。

  评级模型和评级系统的

  研发和检验

  评级模型和评级系统就是赋予受评公司一个量化的评级指数。从概念上来看,该评级指数是受评公司违约概率的代理变量,它反映了发债主体足额、及时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对于给定债务工具的评分,则代表了违约发生条件下的回收期望,或者说债权人可期望获得的补偿。因此,评级指数兼具对受评债券进行定价的功能。

  (一)评级模型和评级系统的研发

  评级模型和评级系统不是简单的财务数据打分模型。就评级原理而言,必须充分考虑影响信用质量的定性因素。然而,定性因素往往难以量化处理,即便可将其量化,也难以简单地进行线性度量。这恰恰是设计评级模型和评级系统的难点所在。

  为解决上述难点,评级模型和评级系统按行业进行尽可能细致的划分,是计算评级指数的第一步。这基于一个共识:影响单一行业的定性的核心评级要素是可枚举的,可以为该行业定性的核心评级要素设计行业特性指标,诸如高速公路行业的通车里程数、煤炭行业的煤炭产量等。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对该行业进行建模。

  计算评级指数的第二步就是行业间的指数修正,需要借助两大外力来实现:其一,内部评级是建立在外部评级之上的,专业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可对评级指数进行初步修正;其二,利用债券市场已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对指数进行修正。这里隐含了一个前提,即国内的众多机构投资者是理性的,对已发行债券的竞价结果是基本合理的,在同一期限结构下,能够如实地反映不同债券的信用利差。选择一个债券样本足够多的行业作为基准行业,借助外部评级和债券发行利率,赋予其他行业评级指数的修正指数,就完成了评级指数的第二步。

  最新出台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进出口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等,对各行各业的信用质量影响程度迥异,并且这些政策往往尚未在受评公司的财务数据以及外部评级结果中体现,这是对评级指数的第三步修正。

  (二)评级模型和评级系统的校验

  目前,专业评级机构通常采用信用利差方法对其评级结果进行校验,即信用等级越高,信用利差越小。这种粗略的校验结果,难以满足保险机构债券投资的需要。内部评级模型和评级系统需要接受更为细致的校验,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评级模型和评级系统进行校验:

  1.评级指数的数值分布

  评级指数的数值分布,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其一,一致性原则。评级指数的设计,应包含尽可能长的年度财务数据,一般选择最近3-5年的财务数据加权平均,以平滑因个别年度财务数据波动而频繁造成的年度间级别迁徙。

  其二,兼容性原则。以信用利差为纽带,各行业计算的评级指数所映射的信用等级应是一致的。

  其三,具有足够的区分度。评级指数的区分度意味着:信用等级差异较大的受评债券,所计算出来的评级指数,在满足一致性原则和兼容性原则下,在数值分布上应具有足够的跨度,可以满足内部评级债券风险排序的需要。

  2.信用利差校验

  通过信用利差对评级指数进行校验,评级指数应该符合以下两个规律:

  其一,在影响债券定价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评级指数越高,风险溢价越低;

  其二,处于同一信用级别的评级指数,风险溢价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46款不良手机APP上工信部黑名单


信用中国 2018-06-15 16:06:18

保监会发布《暂行办法》 加强信用保证保险监管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7-06-20 15:19:57

携程用户信用卡 机密信息遭泄露


网络 2014-03-24 20:14:08

全国诚信企业追溯平台开通


网络 2013-12-30 14:18:3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