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杂志联合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最近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等5个大中城市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访者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总体评价较低,其中,医药卫生与房地产行业诚信度垫底。 与一些统计部门的调查数据常常与民众感受相差甚
《瞭望》杂志联合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最近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等5个大中城市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访者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总体评价较低,其中,医药卫生与房地产行业诚信度垫底。
与一些统计部门的调查数据常常与民众感受相差甚远不同,上述两个机构所作的联合调查,其结果与普罗大众的认知比较贴近。这至少说明,在5个被调查的城市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诚信危机。
诚信是个老话题。近些年来,似乎每年都有人在呼吁要提高社会的诚信度。但遗憾的是,这么些年下来,并没见到社会诚信度有明显的提升。相反,类似“学历造假”、“学术造假”、企业恶意诽谤对手,以及食品安全领域的失信等诸多问题,却是层出不穷。
最近媒体炒得很热的阿里巴巴事件,事情也是由于问题会员涉嫌欺诈客户引发。不管是否有该公司当家人背后可能的故意导演因素,阿里巴巴如今陷入诚信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诚信关乎价值观,但又不仅仅是价值观的问题。
诚信的意义,毋庸置疑。诚信的缺失,祸害无穷,不仅扰乱商业、社会秩序,还将导致社会交易成本大大增加,甚至会腐蚀文化的根基。政府没诚信,直接伤害政府公信力;企业没诚信,直接消解产生利润的重要基础;个人没诚信,就是在挖掉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诚信危机比较严重的阶段,往往是幸福指数比较低下的阶段。
既然诚信的意义在认识上没有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在提升诚信方面进步不大呢?梳理原因,恐怕有两个应当思考的角度:其一,诚信危机是文化危机与道德危机的一个具体体现;其二,一些政府官员没带好头,不少企业没尽到责,另外,从普通民众层面看,也要好好反思。
许多人谈及诚信,往往喜欢用制度化的思维求解,即寄望通过诚信体系的构建来提升社会整体诚信的内涵。这种思路固然没错,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诚信是什么?诚信本质上是一种美德,属于道德范畴。如此,道德范畴的缺失,就必须要用道德与文化的救赎来弥补。
事实上,诚信的危机,正是当代文化与道德危机的一个恶果。在盲目尊重文化多元的前提下,许多人偷换概念,将最起码的道德行为准则也抛在脑后。在金钱主义的刺激之下,包括学界、商界、政界都出现了种种失信的行为。有些严重失信的事情,已不再属于道德层面,而是直接捅破了法律所能容忍的底线。
也就是说,制度所能制约的,其实已是底线的问题。而作为道德所必须高扬的诚信旗帜,起点比制度约束的基础划线要高。这意味着,灵魂的救赎仍旧是当下知识界不可或缺的使命。单靠制度的规范,不仅监管成本极高,且常常挂一漏万,效果不佳——过去的许多事实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诚信文化的提升,将与文化与道德的整体复兴紧密相关。若以“木桶理论”来形容,诚信不过是多种文化要素中的一种,如果整个木桶不能一起整修,单靠诚信这块木板的单兵突进,其结果必然是短板处漏水。诚信的文化建设,自然也会流于虚无。
要认识到,诚信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终究都是内嵌于人的行为中。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命题,就是要打造诚信政府——政府诚信是一个社会拥有诚信的关键所在,其强烈的示范作用能够引导、影响民众的诚信精神,并决定着社会的诚信程度。换个说法,政府诚信其实是官员的诚信问题。但很明显,过去一些政府公务人员不讲诚信,透支伤害政府公信力的事情,并不鲜见。
同时,企业失信行为的大量存在,是当下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如果契约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信任,则市场经济的进步必然是步履蹒跚。说来令人感慨,诚信应是企业立业之本,但现在竟成了需要不断追求的“奢侈品”。
在民众个体的层面,需要感悟的依然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起码原则。譬如在今天备受诟病的食品安全领域,诚信问题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一些人尽管“己所不欲”,却因为贪婪而“施于人”,如此的人性堕落,又岂是单靠法律制度所能约束的?说到底,诚信,就是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起码负责——这样的话语如果也得不到重视,那么,藏匿于人性深处的诚信该如何去建设呢?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