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信任危机何时能解
来源: 丹阳新闻网
2011-02-28 14:06:50
近日,“皮革奶”的新闻在各大媒体以及网络论坛被炒得沸沸扬扬。“三聚氰胺事件”后,消停了没多久的中国乳业再次因为一种叫“皮革水解蛋白”的物质受到质疑,皮革奶&ldqu
近日,“皮革奶”的新闻在各大媒体以及网络论坛被炒得沸沸扬扬。“三聚氰胺事件”后,消停了没多久的中国乳业再次因为一种叫“皮革水解蛋白”的物质受到质疑,皮革奶“幽灵再现”、“死灰复燃”等耸人的标题在媒体上相继出现。(人民网2月22日)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乳业所承受的巨大信任危机,至今未能划上一个结束的句号,皮革奶的出现,再次放大了这份质疑。面对《食品安全法》、《乳制品监督管理条例》诸多监管与处罚的严厉手段,少数的乳业企业似乎并没有改弦更张、变娼为良的想法,而是寻着政策规定的漏洞,继续从事戕害消费者的不法行为。
尽管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多次澄清,称“皮革奶”死灰复燃的报道并不属实,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良好。但我们却看到,一些小厂、小作坊仍然在生产和销售“皮革奶”原料,并有一些中小型乳制品生产企业称,还有商贩前来兜售皮革水解蛋白。若如农业部的澄清,那这些“农革奶”的原料又销往何处了呢?为何等媒体曝出“皮革奶”事件后,方才将2010年的乳制品抽检情况公之于众,而不是选择在此之前及时公布?
信任危机的产生,不仅与当下乳制品行业屡屡发生的事件密切相关,更与整个乳业行业低层次的生产模式有着根本性的联系。与此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在监管过程中的迟滞、落后,更是让广大消费者心存疑虑而难以得解。如农业部门对“皮革奶”的抽测率仅为30%,国家质监部门对于“皮革水解蛋白”的检测尚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等,这些都显示出了行政监管的无力与滞后。
因此,当我们将指责的矛头针对乳制品生产行业的同时,更应该看到造成奶业信任危机背后的种种深层次原因。如果说推动乳业生产方式的集约化、现代化是实现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升的最根本原因,那么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转变当前在监管方面的被动应付局面,则是化解信任危机的最关键一环。信任源自安全,安全离不开监管。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预计在乳制品生产销售环节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制订详尽可行的质量安全标准,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乳制品抽检结果,在乳制品行业形成完备的监管体系,使任何形式的违法行为都能够曝露在有力的监管之下。但如若我们将问题的发现,完全依赖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那么奶业信任危机将难以得到化解。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中国经济网
2014-06-12 0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