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民反映,由于取消首套房8.5折贷款利率优惠未有正式公示,节后政策反差导致购房者违约现象频生。 有业内人士提醒,房屋买卖双方不妨考虑签订补充履行方案,以防政策变化导致无法履行合同现象。 按照“国八条&rdquo
有业内人士提醒,房屋买卖双方不妨考虑签订补充履行方案,以防政策变化导致无法履行合同现象。
按照“国八条”的精神要求,首套房贷款执行基准利率,银行紧急叫停利率优惠。因此,今年1月份办理了贷款手续的部分市民,在节后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年后类似的投诉也在骤增。
今年1月,市民黄女士(化名)看中了城区一楼盘的单位,在办理贷款业务时,银行业务人员当时承诺给予8.5
折的贷款利率优惠。随后,双方签署了一份个人购房借款及担保合同,并在合同中明文规定,该银行承诺在当期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年利率的基础上,给予8.5折优惠。
然而,在春节过后,黄小姐突然接到银行通知,称受国家利率政策波动的影响,首套房利率优惠将不得不被取消。这让原本还以为自己幸运地避过国家调控的喜悦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更加让其感到担忧的是,由于1月中她已经向所购买的楼盘支付了2万元的定金,一旦银行无法通过银行审批,她将可能陷入到双重履约失败的尴尬中;如果选择按基准利率履行合约,那么她日后的经济负担就会大大地提升。
在与银行几番理论后,她得到的初步答复是:虽然双方间的贷款协议已经生效,但根据其中的免责条款,如果银行在遭遇国家政策变动时,有权上调利率。“我觉得既然合同已经签署,银行就应该具备尊重合约的精神,而并非通过一句‘免责条款’来难为我们这些小市民。而且,本次调控政策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取消首套房优惠利率的通知。至少个别银行目前还能提供相关优惠,这就证明了该措施并非一定要执行。”
截至记者发稿时,该银行方面仍未就优惠利率问题与黄小姐达成最终共识。不过,有关方面向记者表示,由于情况特殊,他们将尽量向上级请示给予其优惠利率申请的通过。
合同条款多约束以预防政策性违约所造成损失
对于市场中因楼市政策而出现违约现象是否需要支付
“违约金”这一问题,早前我市资深楼市评论员、律师元禹曾指出,虽然《合同法》有规定,因不可抗力而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可采取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也有其他法律人士称,政府政策的调整一般排除在不可抗力的范畴之外。因此,是否需要支付违约金主要看购房合同的具体约定。
一般而言,以购买首套房为例,如果合同上标明了只有在首付三成、按第一套房进行贷款的前提下才进行购买,那么可以不支付违约金。如果合约上没有这个规定,就属于买方违约,买方要按照合约支付违约金。
不过,记者在从近期周边城市发生的类似纠纷中得悉,曾经有购房者因政策性违约感到不服,并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请求一般为:要求判令解除其与卖房人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并判令卖房人退还其已交纳的款项。购房者的诉讼依据非常明确,即直接指向国家行政机关及地方政府对楼市的调控政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国家调控政策属于“不可抗力”,双方必须无条件遵循,并非购房人本意。
有本地法律界人士曾经指出,现有法律对于政策变化是否属于不可抗力因素,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与“真空”地带,这也是为何各地对于政策性违约的说法具有多种不同版本。不过值得提出的是,法院对于此类案件的审理,通常多依据双方合同约定,并会针对实际情况,酌情降低了解除合同的赔偿金。所以,买卖双方所签署的合同条款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银行取消首套房8.5
折优惠利率、二手房营业税不足5年按全额征收的政策,开始在市场上引起一系列反响后,记者发现,不少市民称近期购房时,出现了因政策变动导致“被违约”、购房失败的现象。其实,利率优惠叫停引来投诉增加并非新鲜事。早在去年各地推出“限贷令”、“限购令”时,让不少已签购房协议却又不满足申购条件的市民,尝到了“被违约”的滋味。记者从部分中介处了解到,春节后,确实有个别购房者因政策原因而面临违约危机。其中不少是因为银行取消了首套房贷款利率优惠政策,以及近日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等等。究竟,目前“新国八条”对于政策性违约有哪些处理方式?
新政调控太急利率优惠骤停
市民声音:首套房优惠利率取消等于加息4次
记者粗略计算,目前首套房按揭贷款利率优惠全部取消,则相当于对房地产行业单独加息约
100个基点(加息4次),对住宅需求和支付能力形成实质性影响,确实不容小觑。
“这次优惠取消同样来得突然,‘一刀切’所牵扯到不小的资金损失,被波及市民难免觉得委屈。为抑制房价,调控政策频出台,决心固然大,但细则应该更加温柔与阳光化。对于利率优惠而言,取消与否以及何时取消,完全取决于银行自由把握,加上相关规定的模糊,让利益受损的市民对银行单方面‘免责条款’的解释感到无法理解。”近期同样因银行取消首套房贷优惠利率,而被迫暂时放弃置业计划的市民刘先生表示。
目前有法律意见认为,监管部门对于政策性违约应明确规定,优惠政策的终止,最好以贷款受理日为界或以贷款协议书签署日期为界。如果今后该项规定依然模糊的话,那么目前“政策性违约”所产生的争议,将很难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专家建议:购房前,买卖双方可考虑签订补充履行方案
有关方面指出,在国家一再出台打击投机性住房政策的当下,购房行为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约,因此无论是投资还是自住需求,当下买房都更应该谨慎,需要理性分析自己的需求与能力,切不能盲目追高。
更重要的是,房屋买卖的履行时间较长、履行环节较多、履行程序复杂,尤其涉及到首付款比例、贷款利率等与国家政策紧密相关的重要内容,一旦其中某一环节或内容由于政策调控产生变化,将导致合同履行遇到障碍。因此,双方当事人最好在合同中拟定多种补充履行方案,并根据合同约定的多种履行方案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从而做到有备无患,避免陷入一旦政策变化合同就无法履行的尴尬境地。而当出现了政策性因素致使买家无法购房的情况后,双方也应该秉持积极、守信、合作的态度稳妥处理善后事宜,采取恰当的行为将己方及对方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