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04年底华夏上证50ETF成立,到2010年“跑马圈地”式的扩张,在如今的国内二级市场中的ETF,抢占优势指数先机的4只老品种成交活跃、其他新发ETF交投则相对清淡。 一个新来者,正将这一格局打破。
一个新来者,正将这一格局打破。
今年1月25日上市交易的国联安上证大宗商品ETF(下称“国联安商品ETF”),在二级市场上受到资金热捧,2月17日,其成交额达到3.84亿元,在所有上市交易的18只ETF交易排名中取代了华安上证180ETF第三的位置,仅次于华夏上证50ETF和易方达深证100ETF。这在近两年的新发ETF中是很罕见的。
借着交易所鼓励ETF基金发展的东风,许多基金公司发行了不同标的指数的ETF,但其中不乏一些“为了发行而发行”的产品。在市场这个唯一的试金石上,优劣立见。
半数ETF成摆设
目前,市场上已发行(包括未上市交易)的ETF共有22只,2010年新发行成立的就达到11只。
但是,一位接近上交所基金公司产品设计人士称,“每次开会讨论ETF时交易所其实都很头疼,一方面鼓励发展,但另一方面的现实是,发一只,死一只。”
目前上市交易的18只ETF中,长期表现较为活跃的仅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深证100ETF、华安上证180ETF以及华夏中小板ETF4只,它们均在2006年上半年之前成立,是国内市场上最早的4只ETF基金,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4只ETF。
而2009年后的新发ETF无论是叫红利、价值还是责任或治理,绝大多数都难逃二级市场被“冷淡”的命运。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从2010年初至2月16日,日均成交额最高的5只ETF除了上述4只外,即国联安商品ETF,与其他4只较大规模不同,新成立的国联安商品ETF规模仅8.44亿元,但其日均成交额也达到了9267万元,最大的华夏上证50ETF日均成交额达到11.31亿元。
而18只ETF中约一半的二级市场交易长期低迷,其中以交银180治理ETF为典型代表。
有10只ETF的日均成交额不足5000万元,交银180治理ETF、海富通上证周期ETF、建信上证社会责任ETF、工银瑞信深证红利(6654.507,12.58,0.19%)ETF、南方小康产业ETF等7只ETF的日均成交额不足2000万元。其中交银180治理ETF规模达到40.09亿元,上市交易份额11.24亿份,但日均成交额仅371.22亿元。
如果说成交额与基金规模有关,那么换手率更能代表交易的活跃度。日均换手率数据显示,目前国联安商品ETF成立后的日均换手率达到6.60%,在所有ETF中最高,紧随其后的是4只老ETF。
同样,有7只ETF日均换手率不足2%,交银180治理ETF日均换手率仅0.07%,博时超大盘ETF也仅为0.78%。
北京一位长期参与ETF交易的券商人士感慨,“现在的ETF常常一只不如一只。目前大多数ETF的折溢价套利机会并不多,机构主要以通过ETF进行T+0交易为主,T+0交易的策略有很多种,不过以选择几个流动性好的老品种为主。”
他指出,一只ETF的日成交额至少需是其最小申购赎回单位资产净值的几十到100倍,才能够实现套利或T+0等交易。这些交易都是依赖ETF特有的一、二级市场“连通”机制通过一揽子股票换ETF份额实现,也就是说,按照各ETF的100万、50万不等的最小申购赎回单位计算,其流动性应至少满足几十次的最小单笔交易。
但统计“日均成交额/最小申购赎回单位资产净值”发现,交银180治理ETF的这一值仅为4.74倍,华宝兴业上证180价值ETF、海富通上证周期ETF、南方小康产业ETF的这一值也低于20倍,一共有9只ETF该值低于50倍。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王群航认为,套利者多、套利机会减少,一些指数行情波动较小,或指数的代表性不强、知名度不高是这些ETF基金成交清淡的主要原因。
一位投资者指出,交银180治理ETF或与此前发生的乌龙涨停事件有关而影响了其形象,受到投资者冷落。不过该公司人士认为,交投清淡主要还是与套利交易很少有关。
而一些ETF的设计对其表现也有着直接影响,例如海富通周期ETF,也有投资者认为该周期指数中中金融等蓝筹行业所占比重较大使得指数的周期特性并不十分明显,二级市场走势偏中性而代表性不足。
海富通基金人士认为,影响ETF基金活跃度的因素非常多,除指数的特征、基金投资运作情况外,还受投资者对未来整体市场、该指数走势的判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周期ETF运作时间较短,尚需时间获得市场认可。
也有观点认为,新成立的ETF整体成立规模较小、场内交易份额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流动性,2010年后新成立ETF的平均规模仅8.99亿元。
真创新才是硬道理
上证大宗商品指数涵盖了黄金、煤炭、石油、农产品(17.91,-0.22,-1.21%)等行业大部分不可再生资源类上市公司。本报了解到,国联安商品ETF在上市日即建仓完毕,上市仅十余个交易日,但在最近一周成交量明显放大,且日内波幅明显。
据了解,目前参与该ETF的主要交易者为机构,以折溢价瞬时套利交易为主。
“国联安商品ETF确实有一定的特点,虽然规模小了点,但是周期性比较强,主题比较契合现在的热点,正赶上市场上对大宗商品走强的预期起来。”上述券商人士称。
展恒理财研究员刘晶认为,华夏上证50、易方达深证100以及华安上证180三只ETF较为活跃,主要原因是它们的指数具有市场代表性,且推出时间较早、知名度高,同时也与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关,这3只ETF是目前股指期货模拟现货组合的主要工具,在股指期货推出后成交量明显放大,而易方达深证100ETF在去年底拆分净值大幅下降后成交量显著放大。
正是由于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且价格紧密跟踪净值,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买入ETF基金的手续费较普通基金的申购赎回便宜很多,而对于大资金而言,ETF又兼具套利交易机会。尤其在2009年后,上交所、证监会和基金公司都在大力宣传ETF基金的发展,但是应如何衡量ETF的成功与否?
数家基金公司的回答均是:对于公司而言,能否带来规模是最重要的考核标准。
但一位产品设计人士称,发展ETF就是要提供透明的、流动性好的交易工具,最终还是要有市场需求、能够代表经济未来趋势、为投资者创造收益才能带来规模。
“收益可以来自于指数标的本身的上涨,标的指数如果能在一定阶段内有较好表现,投资者在二级市场大量买入即会出现套利机会而引发一级市场的申购而为基金公司带来规模;同时,ETF本身弹性较大带来的套利收益也是受益的一种。”上述人士称。
市场的检验证明,没有创新的ETF多数只能靠发行或联接基金创规模而成为一锤子买卖,“失去了最重要的流动性,ETF的发展就是死结。”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产品设计人士称。
但他坦言,“虽然目前产品通道多了,但是创新估计还是个口号而已,多数公司都是想着把产品总量做上去再说,做创新人力、时间成本都太高。”
由于国内一个指数仅能对应发行一只ETF基金,基金公司纷纷抢占几大市场代表性强的主要指数,或与指数公司合作开发指数,但其实随后发现的许多指数存在重合度。
例如,180治理、180价值以及小康、上证中盘都是以180指数为基础编制。再诸如上证中盘与上证中小盘,上证央企50、上证龙头与上证50,在投资者看来这些指数的差别化并不十分明显。而通常这其中仅首只或最具代表性的指数对应的一只ETF会比较受关注。
不过,在国外,ETF也存在二级市场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只不过由于使用做市商制度,不存在成交时的流动性问题。一位行业分析师介绍,一些基金公司会接着行情自己找一些“做市商”活跃自己的ETF,可能是券商、也可能是大户或者私募,他们反复交易自身可以从中获得T+0等交易的收益,也使得该ETF活跃。
也有一位ETF产品设计人士称,目前许多新成立的ETF还需要时间的检验,或者是一些指数的行情未到,或者是其知名度有待提高。
上述券商人士还发现,刚刚上市的鹏华上证民企50ETF也有一定的特点,该指数具有自己独特的波动性,尤其是在前期中小市值股票活跃的行情中。而刚刚推出的招商上证消费80ETF虽还未上市交易也被一些机构所关注。未来,更多的真正带有创新色彩的主题或行业ETF或许能够ETF市场带来活力。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