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国外的朋友近日回国,聚会时他笑称:自己可能在国外呆得太久,一回来觉得人都好像变笨了,竟然难以招架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危机”,行怕被“宰”、吃怕“中毒”&helli
久居国外的朋友近日回国,聚会时他笑称:自己可能在国外呆得太久,一回来觉得人都好像变笨了,竟然难以招架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危机”,行怕被“宰”、吃怕“中毒”……虽是笑谈,却让听者沉重。不知从何时起,被家称之为“上帝”的消费者生活竟然变得如此“小心翼翼”。
《新民周刊》曾做过一期关于“投毒时代”的深度报道。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大抵20年来,国人的食谱被投毒者悉心关照,红汞、二恶英、苏丹红、三聚氰胺、甲醛、抗生素、激素、农药……日饵小毒,循序渐进,西方称为‘慢杀拿破仑法’,本该速死的拿破仑因此而苟延了很长日子,死得不露形迹。”调侃之中影射现时消费者生活现状。难怪有人笑言,都说消费者是上帝,可现在的“上帝”也不好当,每天都生活在“危机重重”之下,“地沟油、化学锅、皮革奶……”不知何时会中招。为自保,消费者不得不努力学习“辨真识假”本领,好让自己有双“火眼金睛”,实在不行,只好对此类商品“弃权”。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忧虑的背后,其实是一种信任危机。
更有甚者,近日关于沃尔玛和家乐福两家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价格欺诈事件又使薄弱的信任链受到重创。国家发改委1月26日宣布,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在部分城市的连锁店存在虚构原价、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不履行价格承诺、误导性价格标示等欺诈行为,发改委已责成相关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依法责令这些超市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紧随其后,大型门户网站搜狐网推出了一项“家乐福被指价格欺诈,你还会去家乐福购物么?”的网民调查。参与的9507人中,8451人表示“不去”,仅1056人表示“去”。 受过多次“伤害”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来不仅不能相信“陌生人”,还不能相信任何的食物或者所谓的“品牌”。无奈之下,一旦一种食物发生质量问题我们选择不再食用,一个商场有欺诈我们也可以选择不进,面对问题,消费者可以用脚投票,但这却也是弱势的选择。人们愿意去“大店”消费,或者购买“品牌”,即使价钱稍贵一些也认为是对大型超市信誉保证的支付,因为“大店”、“品牌”意味着稳定和安全。如果连这些都不能信任,那预示着我们整个社会的诚信都在坍塌。
看着一些超市门口处变得小心翼翼的顾客,在收银处结完账,再不像过去一样很快离开,而是逗留几分钟,仔细端详手中的小票。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欺诈危机似乎平息,但诚信危机已经开始。之于个体,我们应该尊重被逼迫或者磨炼出来的“生活智慧”;对于整个社会,这却是一场悲剧。
面对诚信不佳的氛围,我们不可能全指望企业自觉,也不能只靠消费者整天瞪大眼睛和媒体天天曝光。归根结底,还得依靠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坚持不懈地严格执法,同时提高违法经营成本,使企业不敢有违法牟利的冲动,并增强行政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以解“上帝”之累,保住诚信的底线。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