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求职心切当防“招聘陷阱”

来源:新华日报 2011-02-24 16:03:35

当下正是各地节后招聘求职的旺期,招聘会一个接一个,各类招聘广告铺天盖地,五花八门。劳动监察部门提醒广大求职者要擦亮眼睛,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千万不要给黑中介、骗子以可乘之机。 圈套一:私招乱聘 最常见的是在街头、电线杆张贴的或私下散发

    当下正是各地节后招聘求职的旺期,招聘会一个接一个,各类招聘广告铺天盖地,五花八门。劳动监察部门提醒广大求职者要擦亮眼睛,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千万不要给黑中介、骗子以可乘之机。

圈套一:私招乱聘

最常见的是在街头、电线杆张贴的或私下散发的招工小广告,用人方一般不与被聘者签劳动合同,工资及待遇也只是口头商定,这样,求职者的个人权益很难有保障。

对策:这类招工基本不靠谱,求职者不应理会。

圈套二:混迹招工

此类招工常混迹在劳动力市场人群里,以协助求职者找工作或假借劳动力市场批准招工为名,诱骗求职者应聘,而对求职者的工资及其他权益没有任何承诺和保障,使求职者上当而无处说理。

对策:一定要看对方是否有固定的招聘摊位和市场内统一印制的招聘胸牌。

圈套三:虚假招工

此法常被经济效益不太好的单位、在社会上没有什么知名度的服务性企业采用,目的是借招工之机宣传自己,实际上并没有招工计划。

对策:发现虚假招工行为,求职者应及时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圈套四:借招工之名乱收费


以招工为幌子,向求职者收取报名费、押金、服装费、培训费等费用,目的在于谋取利益而非真正招工。

对策:发现有收取上述费用行为的,应及时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圈套五:高薪陷阱

利用高薪和优厚待遇做诱饵,吸引求职者,最后以种种借口,不兑现高薪承诺。

对策:一定要与对方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及薪资待遇。

劳动监察部门提醒广大求职者,应到正规的职业中介公司或劳动力市场求职,同时要仔细阅读双方合同条款。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信用卡号后4位泄露或被盗刷


网络 2014-01-23 13:42:22

警方揭秘电信诈骗常用伎俩


网络 2014-01-15 17:43: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